與聞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於2012年12月17日至18日舉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五十周年系慶活動 -- 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會議邀請超過一百名海內外專家學者,聚首一堂,交流最新之研究成果。討論範疇包括漢語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及語法學。
承主事先生美意,兹以會議程序揭載如次。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
(2012年12月17日至18日.香港)
開幕禮程序 (as at 13/12/2012)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
時 間 | 項 目 | 地 點 |
8:45am | 報到 | 祖堯堂門外 |
9:00am – 10:00am | 開幕禮 - 校長致辭 - 系主任何志華教授致歡迎辭 - 本系榮休教授張洪年教授致歡迎辭 - 拍攝大合照 | 祖堯堂 |
10:00am – 10:25am | 丁邦新教授主題演講: 漢語語音史大事繫年:一個開放性的計畫 - 主持:何志華教授 |
10:25am – 10:50am | 裘錫圭教授主題演講: 說《論語·述而》的「亂神」(由沈培教授代讀) - 主持:何志華教授 |
10:50am – 11:05am | 綜合討論 |
11:05am – 11:20am | 小休 |
11:20am – 11:45pm | 蔣紹愚教授主題演講: 詞義變化與句法變化 - 主持:張雙慶教授 |
11:45pm – 12:10pm | 貝羅貝教授主題演講: Has Chinese changed from a synthetic language into an analytic language? - 主持:馮勝利教授 |
12:10pm – 12:25pm | 綜合討論 |
12:25pm – 2:00pm | 午膳 | 鹿鳴廳 |
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 (2012年12月17日至18日.香港)
會議日程 (as at 13/12/2012)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第一場 發言時間:15分鐘;討論時間:5分鐘;小休時間20分鐘 14:00 -16:00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主持:鄧佩玲 | 主持:萬波 | 主持:丘寶怡 | 主持:郭必之 |
地點:李兆基樓302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4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6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8室 |
14:00 - 14:20 | 季旭昇 中山王 壺「亡有妬嫉」考 | 張群顯 粵劇與粵音 | 何志華 論漢晉傳注訓詁與古籍異文 之關係 | 黃坤堯 《經典釋文》方位詞的音義結構 —— 兼論周法高的方位詞說 |
14:20 - 14:40 | 陳偉 清華簡《金縢》零釋 | 馮淑儀 二十一世紀粵語聲調系統的 共時差異與歷時演變 | 張連航 先秦古籍年代的標記 —— 以〈逸周書.皇門解〉為例 | 潘秋平 上古漢語的飲食類動詞 |
14:40 - 15:00 | 沈培 再說兩個楚墓竹簡中讀為 「一」的用例 | 莫碧琪 Merging of lexical tones in Hong Kong Cantonese: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 汪少華 《周禮正義》(地官) 點校斠略 | 楊榮祥 論「詞類活用」與上古漢語 「綜合性動詞」之關係 |
15:00 - 15:20 | 王貴元 漢簡詞語考釋三則 | 麥耘 軟齶輔音與硬齶過渡音的親和性 —— 一項語音演化研究 | 潘銘基 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用 《漢書》顏師古注研究 | 馮勝利 上古漢語輕動詞的句法分析 優於詞法加綴說例證 |
15:20 - 15:40 | 林宏佳 釋「顧」——兼說「寡」 | 邢向東、張雙慶 近八十年來關中方言端精見組 齊齒呼字讀音及其分布的演變 | 吳澤順 《史記》三家注音訓材料 整理與研究 | 吳福祥 語序重組與構式拷貝: 語法結構複制的兩種機制 |
15:40 - 16:00 | 小休 (李兆基樓一樓LT 7門外) |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發言時間:15分鐘;討論時間:5分鐘;小休時間20分鐘第二場
16:00 -18:00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
主持:袁國華 | 主持:蔣平 | 主持:潘銘基 | 主持:歐陽偉豪 | |
地點:李兆基樓302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4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6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8室 | |
16:20 - 16:40 | 黃靈庚 江陵包山楚簡文字例釋 | 陳以信 中古「通」、「江」、「流」三攝元音分裂現象初探 | 陳雄根 《爾雅.釋訓》釋《詩》 寄興義詞條研究 | 林華勇 廉江粵語「頭先」、「正」的 多功能性及其來源 | |
16:40 - 17:00 | 蘇建洲 楚簡文字考釋兩篇 | 孟蓬生 「孤竹」補釋 —— 談魚通轉例說之六 | 鄧佩玲 歷代經學家對《詩經》所見語助詞「不」、「無」的訓釋 —— 兼談《詩經》與金文的「遐不」、「不遐」 | 郭必之 南寧地區語言「去」義語素的 語法化與語言接觸 | |
17:00 - 17:20 | 顏世鉉 說「 」(从羽能) 和「 」(从日能) 在楚簡中的讀法及其對古書的校讀 | 施向東 再談與音譯詞有關的「借詞音系學」問題 —— 梵漢對音再研究 | 李添富 高本漢《禮記注釋》假借研究 | 片岡新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Descriptive V-dak-O-C Pattern in Cantonese | |
17:20 - 17:40 | 張顯成 秦簡用字概論 | 孫玉文 漢語雙音詞兩音節之間 語音異同研究 | 張錦少 讀新見王念孫《韓非子》 校本雜志 | 鄧思穎 粵語謂詞性語氣詞 | |
17:40 - 18:00 | 陳偉武 楚簡與秦簡用字習慣的 若干比較研究 | | 黃冠雲 The Opening Chapter of the Laozi and early Confucian Thought | 甘于恩 一種新發現的完成體標記 —— 廣東粵方言的「逋」 | |
18:00 - 21:00 | 歡迎晚宴 (崇基教職員聯誼會) |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發言時間:15分鐘;討論時間:5分鐘;小休時間20分鐘第三場
09:00 - 10:40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主持:張光裕 | 主持:丁國偉 | 主持:蔡玄暉 | 主持:莫碧琪 |
地點:李兆基樓302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4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6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8室 |
09:00 - 09:20 | 白於藍 釋上博簡《凡物流形》篇的 「姊」與「 」 | 林慶勳 《唐詩選唐音》的標音特色 —— 唐話對應音觀察之二 | 陸丙甫 節律與形態的前後不對稱 | 郭維茹 臺灣閩南語幾個 能性情態詞的互動 |
09:20 - 09:40 | 范麗梅 釋 :〈行氣玉銘〉與上博 〈亙先〉互證 | 王松木 論漢語音韻學的「接受」轉向 —— 以龍為霖《本韻一得》接受史為例 | 徐杰、姚雙雲 詩歌作品中粘著語素的 自由用法 | 朱慶之 「等」字音讀的歷史語言學考察 |
09:40 - 10:00 | 馮勝君 《容成氏》賸義掇拾 | 黃耀堃 讀潘重規先生韻圖論著小記 | 蔣平 韻文默讀中韻律與 句法錯位現象之分析 | 羅端 The verbal subordinator zhe in the Tangwang dialect (Gansu) |
10:00 - 10:20 | 吳良寶 戰國文字研讀三篇 | | | 徐丹 Sinitic languages of Northwest China: Where did their case marking come from? |
10:20 - 10:40 | 小休 (李兆基樓一樓LT 7門外) |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發言時間:15分鐘;討論時間:5分鐘;小休時間20分鐘第四場
10:40 -12:20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主持:張錦少 | 主持:黃耀堃 | 主持:洪若震 | 主持:李行德 |
地點:李兆基樓302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4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6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8室 |
10:40 - 11:00 | 蔡哲茂 殷卜辭「三公父二」試釋 | 李正芬 六朝文獻語料與閩南方言通攝歷史層次關係 | 賴貴三 韓文《訓民正音》與 傳統漢學關係析論 | 喻遂生 甲骨文三賓語句答客難 | |
11:00 - 11:20 | 李宗焜 甲骨遙綴不可盡信 | 馮蒸 桓歡 ( -on) 類韻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徵說 | 汪維輝 《型世言》語言成分分析 | 羅奇偉 「給」字與格構式的歷時發展 | |
11:20 - 11:40 | 蔣玉斌 殷墟「婦女卜辭」之新分類 及其對卜辭研究的意義 | 萬波 滲透與嫁接 形成異源層次的兩種模式 | 黃正謙 論日本漢學家皆川淇園之 《助字詳解》 | 李煒 含「給」字S2、S3句式的使用及其相關問題 — 兼論南北給予義、服務義的表達差異 | |
11:40 - 12:00 | 周忠兵 釋甲骨文中反映 商代生活的兩個字 | 喬全生 漢語方音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 沈寶春 《說文解字》成書 「考之於逵」辨 | 蔡維天 從生成語法看 漢語蒙受結構的源起 | |
12:00 - 12:20 | 黃天樹 甲骨文反義詞補說 | | 王雲路 反義並列複音詞的詞匯化過程 | 彭小川 由「不妨」引發的一些思考 | |
12:20 - 2:00 | 午膳 (鹿鳴廳) | |
| | | | | | | |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發言時間:15分鐘;討論時間:5分鐘;小休時間20分鐘第五場
14:00 -16:00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主持:陳雄根 | 主持:羅奇偉 | 主持:鄧思穎 | 主持:黃正謙 |
地點:李兆基樓302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4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6室 | 地點:李兆基樓308室 |
14:00 - 14:20 | 彭裕商 古文字學與古代典籍 | 張玉金 出土戰國文獻中的 否定副詞「非」 | 施春宏 句式分析中的構式觀及 相關理論問題 | 竺家寧 論支謙用詞的地區特色 | |
14:20 - 14:40 | 蔡信發 識音字之辨析 | 李子玲 《論語》第一人稱如何言己 | 邵敬敏 疑問句的結構類型與反問句的 轉化關係研究 | 梁曉虹 《法華經釋文》漢字訓詁研究 —以仲算「今案」為中心 | |
14:40 - 15:00 | 徐在國 陳介祺先生的古陶文研究 | 洪波 無定「把」字句的生成機制 | 王紅旗 向心結構的識別 | 鄭賢章 《龍龕手鏡》的疑難字研究 | |
15:00 - 15:20 | 洪燕梅 繁簡交融,文化創新 —— 論兩岸漢字整合之策略及展望 | 大西克也 試論上古漢語光杆名詞主語句及其指稱特點 | 戴耀晶 漢語「比較句」的幾個問題 | 張猛、華學誠 漢語學的研究要重科學講邏輯 | |
15:20 - 15:40 | | 蔣冀騁 先秦漢語「為+戮」結構的性質和「為」成為被動標誌的條件 | 沈陽 再論論元結構與漢語合成複合詞的構造形式 | 孫雍長 《論語》辨惑八例 | |
15:40 - 16:00 | 小休 (李兆基樓一樓LT 7門外) | |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發言時間:15分鐘;討論時間:5分鐘;小休時間20分鐘第六場
16:00 - 18:30 | 主持:馮勝利 |
地點:李兆基樓LT7 |
16:00 - 16:20 | 張洪年 試論早期粵語中的指示代詞「咁」 |
16:20 - 16:40 | 連金發 「物」系疑問代詞的演變:動因、歷程、層次 |
16:40 - 17:00 | 高嶋謙一 A Falsifiable Hypothesis: Incorrect Arrangement of the Bamboo Tablets in the Shangshu in the Shangshu |
17:00 - 17:20 | 張寶三 傳世文獻研究中之字義訓解問題探討 —— 以宣德紙「陳清款」等為例 |
17:20 - 18:00 | 閉幕致辭 - 張雙慶教授 - 馮勝利教授 |
18:00 - 21:00 | 歡送晚宴 (大學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