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年月
- 本文發布時間:2014年06月03日16时00分24秒 瀏覽次數:4746
- 2014年6月1日下午,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邀請,中山大學(廣州)古文字研究所所長陳偉武教授在中心多功能室作學術報告,題爲“楚簡秦簡字詞考釋拾遺”。陳先生的報告包含十八條考釋,對楚簡和秦簡中的很多字詞釋讀和文意理解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如認爲《上博五·融師有成氏》6號“鹿戔”讀為“離散”;《上博八·命》5號“私思似怨”改釋為“私恩私怨”;《上博八·顏淵問於孔子》6號“修身以先”之“身”改釋為“
”,讀為“身”;《上博八·李頌》1號正“木斯獨生”,“斯”訓“乃”,則也;《上博八·李頌》1背“敬而勿集”,“敬”讀為“驚”;《上博八·蘭賦》2號“緩哉蘭兮”,“緩”疑讀為“奐”,指蘭草有文采;根據《清華四·筮法》第三節“凡享”,提出楚月名“享月”之“享”實為享祭之名;《筮法》第十八節“志事”之“志”讀為“職”;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異者焦窶”之“焦”是窘迫之意,“焦寠”猶言貧寠;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卜筭”,“筭”、“筮”上古音亦近,可能屬於音近假借,借“筭”為“筮”;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命書時會”,“會”義近乎“至”;嶽麓書院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撟指”之“撟”讀為“驕”,輕慢之義;嶽麓書院秦簡《數》127正“威”與“姑”同義,疑得義於“君”。
陳偉武先生的報告涉及材料多,打通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内容豐富,考釋精微。報告結束後,與會者就其中的字詞釋讀問題和陳先生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出席報告會的有簡帛研究中心陳偉、李天虹、劉國勝、何有祖、宋華強、魯家亮等老師和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魏斌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蕭聖中副教授。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1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