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年月
- 本文發布時間:2014年12月19日09时39分37秒 瀏覽次數:4793
- “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
- 2014年12月11日到14日,由湖南省博物館舉辦的“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共湖南省委招待所召開。此次大會旨在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促進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
會議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共約110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參與研討。其中有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Donald Harper(中文名夏德安)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的Margareta M.Prüch(中文名罗梅)教授,德国明斯特漆器艺术博物馆东亚漆器艺术部部长Patricia Frick(中文名潘甜),澳大利亚悉尼大學教授Jeffrey Riegel(中文名王安國),美國歷史上大型博物館的首位華裔館長、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副館長沈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中國藝術部主任孫志新,英國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亚洲部中国藏品主任刘明倩等。有國內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如北京大學李零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王子今教授、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胡平生、武漢大學陳偉等,有參與過馬王堆漢墓發掘、參與馬王堆古尸解剖與研究的親歷者及研究者白榮金、高至喜、彭隆祥、傅舉有、周世榮、單先進、王世民等。與會者年齡也涵括了老、中、青三代,充分體現了馬王堆漢墓的號召力與薪火相傳的研究力量。
整個研討會爲期兩天,分爲開幕式、小組討論和學術總結暨閉幕式三大部分。開幕式由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建毛主持,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錫圭教授給大會寫來了賀信。湖南省文化廳黨委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湖南省博物館館長、研究員陳建明作大會致辭。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稱,“馬王堆漢墓是研究中國漢代歷史的一本百科全書。‘馬王堆學’已成爲世界範圍內的一門顯學,但如何進一步研究好、解讀好這本百科全書,還任重道遠。”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介紹,馬王堆漢墓發掘40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對馬王堆漢墓研究,可謂碩果累累。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共出版關于馬王堆漢墓研究的人文、自然科學著作有300多種,論文達4000多篇,參與研究的國內外學者更是多達2600多人。除了馬王堆漢墓簡帛與漆器的整理與研究有突出的成果之外,在古尸保護與研究,紡織品保護修復,錫塗陶製作工藝及復原、保護研究,帛畫研究、漢代葬儀葬制研究、漢代社會經濟生活狀况研究等各個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圖1 大會開幕式)
(圖2 陳遠平局長在開幕式上致辭) (圖3 陳建明館長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外專家們相繼在會上發言:原湖南省博物館館長、研究員高至喜的發言題目爲“一次規模空前的考古發掘——馬王堆二、三號西漢墓發掘的簡要回憶”,北京大學教授、古文字學家李零發言題目爲“馬王堆漢墓發現的歷史意義”、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夏德安教授發言題目爲“馬王堆醫書中的身體隱喻與身體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院長、簡帛研究中心主任陳偉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王安國等專家也有精彩發言。湖南省博物館研究員喻燕姣向大會報告了《湖南省博物館近年來馬王堆漢墓研究情况》,幷透露,湖南省博物館將建立馬王堆漢墓研究數據中心,全面收集海內外有關馬王堆漢墓研究文獻,方便研究者查閱;幷將加大弱勢領域的研究力度,階段性地組織不同課題,開展多學科、跨學科的聯合攻關等。
(圖4 夏德安教授在大會上發言) (圖5 王安國教授在大會上發言)
湖南省博物館研究員聶菲向大會作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王堆漢墓漆器整理與研究》的成果彙報。該項目由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主持,經歷六年時間,于2014年10月結項幷被鑒定爲優秀。研究團隊重新對三座漢墓出土漆、木、竹器進行系統整理,力求資料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最終成果爲100萬字的同名專著。這是三座漢墓共出700餘件漆器的首次完整集結,也是向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的一份獻禮。該項目運用考古類型學、文化因素分析法、自然科學檢測法及與歷史文獻相結合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方法,開闢了漆工藝史獨特的研究領域。多個創新性研究成果,深化了考古學研究內容,具有一定學術價值,也爲現存漆器文物的保護和修復提供原始工藝數據,爲研究楚漢漆工藝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資料,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除了《馬王堆漢墓漆器整理與研究》項目之外,《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的出版也是湖南省博物館近10年來馬王堆漢墓研究中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新成就。《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博物館編纂,共分七册。第一、二册爲整理圖版,第三至六册爲釋文注釋,第七册爲原始圖版。其中,部分帛書的整理取得突破性進展。如《五十二病方》新釋200餘字,改釋100餘字;《五行》改釋、新釋112字等。同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首次公布了帛書中的反印文、滲印文和空白頁。專家認爲,這可能反映了西漢時期的帛書書寫習慣,馬王堆帛書出土時,帛書均層叠在固定幅寬的卷軸上面,這些帛層層靠在一起,時間長了上層的墨迹會印到或滲到下層,形成反印文,這對釋讀工作既有干擾,又有一定的幫助。
在小組討論環節,會議設置了“馬王堆漢墓發掘及相關問題研究”、“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畫、圖)、簡、牘研究”、“馬王堆漢墓出土器物相關問題研究”三個主題。結合主題,與會專家分爲考古、簡帛、器物三個小組進行討論。他們或從自身親歷的角度回顧馬王堆漢墓的發掘,或發布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各自的研究角度探討了馬王堆漢墓發掘的意義,闡述了對于“馬王堆學”這一學科的理解。會場氣氛熱烈。
(圖6 簡帛組討論現場) (圖7 考古組討論現場) (圖8 器物組討論現場)
14日,與會代表興致勃勃地考察參觀了岳麓書院、“御窑密碼——明代皇家瓷器特展”、芒果中庭珍品藝術展▪皿方罍、長沙簡牘博物館等地。
(圖9 代表們參觀皿方罍) (圖10 代表們參觀長沙簡牘博物館)
此次“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很好地總結了四十年來的馬王堆漢墓及其文物的研究成果,幷繪製了未來的發展藍圖,對于下一步的研究與探索具有指導意義。按照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的說法:“我們將把學術研究成果運用到展覽和教育工作之中,激勵社會公衆更好地尊重、理解和欣賞文物所蘊含的科學、歷史價值。”
(圖11 代表合影)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1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