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年月
- 本文發布時間:2016年03月25日15时44分40秒 瀏覽次數:4994
-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于2015年12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刊行。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共收錄竹簡391枚(拼合后的總簡數),簡的內容都是秦的法律條文,其中既有秦律,也有秦令。根據簡文內容、形制、反印文、書體等信息,整理小組將簡牘劃分為三個簡冊,其中二個律卷冊,一個令簡冊。
第一個卷冊為《亡律》,計108個編號,拼合后有105枚簡,其中空白簡3枚,文字殘泐、完全不可識讀簡1枚。簡長29-30厘米,有三道編痕,簡背大多有劃線和反印文,據此,基本上可以復原其編聯的卷冊層位關系,其中1991號簡背有“亡律”二字的篇題,因此將其定名為 “亡律”卷冊。
第二個律簡冊共有178枚簡,其中一枚是空白簡,簡長27.5厘米,存兩道編痕,無篇題,簡背有劃痕的不多,但多有反印文,我們根據反印文的關系來確定簡文的大致位置,同時,參考有限的背劃線和簡牘揭取時的前后位置關系,并根據簡文內容的分析解讀,基本復原了本卷冊共十四層的編聯層位。
第二個律卷冊包括律名明確的秦律19種,從外到內的律文排列情況是:《田律》、《金布律》、《尉卒律》、《徭律》、《傅律》、《倉律》、《司空律》、《內史雜律》、《奔敬(警)律》、《戍律》、《行書律》、《置吏律》、《賊律》、《具律》、《獄校律》、《興律》、《雜律》、《關市律》、《索律》。此外尚有數則律文因簡首殘泐,其律名尚不能確定。
令簡冊收簡108枚,其中有3枚是各由兩個簡號拼合而成,還有一枚是由三個簡號中的殘片拼合而成,有空白簡1枚,不可讀的殘簡1枚。長度為27.5厘米,存兩道編痕。這組簡的書體特征比較明顯,其線條方勁,字形扁平,風格平實厚重,是最接近睡虎地秦簡書體的一種。值得注意的是,這組簡中,多次出現一枚簡上書手不同的現象,同時還有同一條律令中,也有不同書體并存的現象,這多少反映了簡文在抄寫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我們很難解釋的意外情況。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蘊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舉凡秦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均有均有涉及,尤其對於研究秦代法制史、地方行政、官制和秦代的逃亡現象極有裨益。總之,可以期待,本書的刊布,必將掀起秦研究的新高潮。
先后參加本卷整理工作的有:陳松長、周海鋒、歐揚、李洪財、賀曉朦、李婧嶸、溫俊萍、王笑、張以靜、黃沅玲、鄭明星。在整理的過程中,德國漢堡大學的傅敏怡教授、勞武利、史達博士和海德堡大學的紀安諾教授等分別參與了部分釋文的研讀和討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史達博士還就簡的背劃線和反印文的尋找和簡序的編聯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本卷的書名由饒宗頤先生題簽,彩色圖版的原始圖片由湖北省博物館郝勤建拍攝,紅外線圖版的原始圖片用日本三菱財團資助的紅外線掃描儀正反兩面掃描完成,彩色和紅外線原始圖片的整理由黃沅玲負責,本卷圖版的編排和卷冊的復原圖制作等由史達、賀曉朦、溫俊萍、王笑、張以靜共同完成。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1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