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年月
- 本文發布時間:2017年12月06日11时30分37秒 瀏覽次數:5056
- 趙平安先生著《文字·文獻·古史——趙平安自選集》(六零學人文集)於2017年6月由中西書局出版。全書平裝16開,定價88元。以下是該書的書影、目録。
書影
目 録
釋甲骨文中的“
”和“
”……………………………………………………… 1
續釋甲骨文中的“乇”、“
”、“
”
———兼釋舌(
)的結構、流變以及其他古文字資料中从舌諸字……… 7
戰國文字的“
”與甲骨文“
”爲一字説…………………………………… 11
釋花東甲骨的“
”和“稽” …………………………………………………… 15
從楚簡“娩”的釋讀談到甲骨文的“娩
”
———附釋古文字中的“冥” ……………………………………………… 20
“達”字兩系説
———兼釋甲骨文所謂“途”和齊金文中所謂“造”字…………………… 27
關於夃的形義來源…………………………………………………………… 38
釋古文字資料中的“
”及相關諸字
———從郭店楚簡談起…………………………………………………… 45
釋“
”及相關諸字…………………………………………………………… 52
釋戰國文字中的“乳”字……………………………………………………… 58
兩周金文中的後置定語……………………………………………………… 63
從語源學的角度看東周時期鼎的一類别名………………………………… 72
銘文中值得注意的幾種用詞現象…………………………………………… 80
對上古漢語語氣詞“只”的新認識…………………………………………… 86
漢字形體結構圍繞字音字義的表現而進行的改造………………………… 93
隸變對漢字的影響
———以實例闡析漢字重要轉變期之現象……………………………… 115
《説文》小篆與漢字演進序列………………………………………………… 134
《説文》小篆與《説文》未收的小篆異體……………………………………… 155
“文王受命惟中身”新解……………………………………………………… 175
《禮記》“草工”鈎沉
———略論先秦兩漢時期主管漆器製作的工官………………………… 181
《芮良夫
》初讀……………………………………………………………… 188
楚竹書《容成氏》的篇名及其性質…………………………………………… 193
《窮達以時》第九號簡考論
———兼及先秦兩漢文獻中比干故事的衍變…………………………… 198
周家臺30號秦墓竹簡“秦始皇三十四年曆譜”的定名及其性質
———談談秦漢時期的一種隨葬竹書“記”……………………………… 207
新出《史律》與《史籀篇》的性質……………………………………………… 216
談談出土文獻整理過程中有關文字釋讀的幾個問題
———以清華簡的整理爲例……………………………………………… 224
談談戰國文字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現象
———以清華簡《厚父》爲例……………………………………………… 231
商周時期金屬稱量貨幣的自名名稱及其嬗變……………………………… 239
從失字的釋讀談到商代的佚侯……………………………………………… 245
從
字的釋讀談到
族的來源……………………………………………… 253
京、亭考辨…………………………………………………………………… 261
宋公
作
叔子鼎與濫國…………………………………………………… 272
盤及其“
君”考…………………………………………………………… 276
釋“
”及相關諸字
———論兩周時代的職官“醓”…………………………………………… 286
戰國文字中的鹽及相關資料研究…………………………………………… 292
戰國文字中的“宛”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302
論燕國文字中的所謂“都”當爲“
(縣)”字………………………………… 312
《厚父》的性質及其藴含的夏代歷史文化…………………………………… 318
秦穆公放歸子儀考…………………………………………………………… 326
《楚居》“爲郢”考……………………………………………………………… 334
“三楚先”何以不包括季連…………………………………………………… 342
秦西漢官印論要……………………………………………………………… 349
秦西漢誤釋未釋官印考……………………………………………………… 368
漢印複姓的考辨和統計……………………………………………………… 394
後記…………………………………………………………………………… 404
(感謝中西書局徐衍編輯提供書訊!)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1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