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513|回復: 3

[讨论]关于谢家桥告地书的释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4-11 2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国胜《謝家橋一號漢墓〈告地書〉牘的初步考察》(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18)读后,感到有几点可再推敲。兹简叙于次,与国胜和其他同好共研:1、牍一“郎中[五]大夫昌自言”后应着冒号,此下一段为昌向西乡啬夫辰的报告内容。2、“以衣器、葬具及從者子、婦、偏下妻、奴婢、馬牛物、人一牒,牒百九十七枚”中的“人”应改释为“入”,读作:“以衣器、葬具及從者子婦、偏下妻、奴婢馬牛物入,一牒,牒百九十七枚。”昌的自述可能到此为止。3、“有詔令,謁告地下丞以從事”疑作一句读,是说有诏命令(在这种情形下)向地下丞谒告。如然,我们可以知道汉代这种形态的告地策盛行的原因。4、牍三“郎中五大夫昌母、家屬當復無有所與”恐当作一句读,即“家属”是指“昌母”之“家屬”,这样才与牍一对应。5、江蘇揚州邗江胡場五號漢墓《告地書》記墓主王奉世“有獄事,事已復”,这个”復“可能是指“復狱”,与指免除徭役或赋税的”復“含义不同。
發表於 2009-4-15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第2条,今天看到胡平生先生的讨论文章了,对于“人一牒”的解释似乎还可以再讨论一下。我想关于这一段简文,有两点可以留意:其一,牍的照片在“物”字后面还有一个符号,其作用或可理解为断读标记。又或可看作提示符。其二,我们知道这块牍有一定的厚度,因此照片所看到的文字可能并不在一个平面之上,“物”下一字释为“人”或“入”的可能都存在。比较倾向这里释为“入”,是说将“衣器”等情况一一记录在简札之上,简札一共由197枚竹简构成。《荊州重要考古發現》中没有对牍、竹简出土情况的具体说明,不知道这些材料是不是放在一起的?如果牍和竹简存放在一起,则有没有可能197枚竹简组成的遣册也同时可能是告地书的附属文书?
發表於 2009-4-16 08:36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三块竹牍出土时是卷在竹简册里面的.卷得很好,基本没有散乱.
 樓主| 發表於 2009-4-16 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理解的“入”是当“入葬”讲的。这在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中,都有所见。“以……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6-17 09:45 , Processed in 0.0326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