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3-5-19 20:54 編輯
1.簡57-1088:其敝也兔。整理者認爲“兔”是“昜”的訛寫,讀爲“蕩”。
按,“兔”非訛字,而是“[爿+兔]”“[兔+心]”等字的省寫,在此表示的是“逸”,類似的用字見於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簡3(參《戰國楚系簡帛用字習慣研究》P385)。“逸”有放縱的意思。簡本“逸”與傳本“蕩”是兩个同義的异文。
2.簡297-34:“管仲雕……而絑紘,賢大夫也。……難爲上也。君子下毋貞下,上毋備上。”按,該句可參《禮記·雜記下》:“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旅樹而反坫,山節而藻棁。賢大夫也,而難爲上也。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賢大夫也,而難爲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其中簡文“君子下毋貞下,上毋備上”正對應傳本“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 “毋”相當於“不”。“貞”可讀爲訓“壓”的“鎮”。“備”可讀爲訓“駕”的“服”。簡文此句大意是説,君子對下不壓迫下屬,對上不凌駕君上。“壓”“偪”都有迫的意思,而“僭”“駕”都有超出、超越的意思。簡本“鎮”與傳本“偪”、簡本“服”與傳本“僭”,彼此之間是近義的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