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馬書》出現了幾個“溲”與一例“搜”,辭例比較明確,“溲”與“搜”表示的是過濾的意思。
我們認為“溲”、“搜”似乎不必讀為“縮”或定作“浚”的誤字。
除了大家討論的“捉”外,還有“迮”、“捘”、“絞”、“搦”、“捩”等(參劉釗、張傳官《再談“一沐三捉髮”的“捉”》,《漢字漢語研究》2018年第3期),虎溪山漢簡《食方》簡98、99有“以白布幭柏(迫)去其水”,用的是“迫”。《詩·魯頌·泮水》“束矢其搜”,王念孫曰:“搜者,聚束之貌。”與以上各字的詞義有共通之處。
正像“[罒+麗]”“釃”與之對應的名詞“籭”一樣,“溲”對應的名詞,即用以分離、過濾液體中固體渣滓的器具是“[竹+叟]”。《方言》:“炊箕謂之縮(漉米䉛也),或謂之[竹+叟]。”王念孫云:“縮、[竹+宿]、[竹+叟]、籔四字古聲竝相近。”按:說它們是同源詞,是沒有問題的。但就《療馬書》中例子看,“溲”與“搜”似不必讀為“縮”。
我們認為,“溲”與“搜”的關係,正像“泲/濟”與“擠”(王念孫說:“䍤之言擠也。”)、“浚”與“捘”的關係一樣。
本篇“宿”字也多次出現,此舉一個例子: 簡89:“以水二斗漬令浹,一宿,溲,以美醯一參殽”,一支簡中“宿”與“溲”緊臨,如果說“溲”與“搜”要表示{縮},用“宿”或“宿”聲之字表示,不更直接嗎?
“溲”,《說文》中的排字次序是“滰、溲、浚、瀝、漉”。眾所周知,按《說文》體例,同部首內是把詞義相關、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溲”,《說文》釋作“浸[氵+艹+夭]”,與前後字詞義並不相近。但如果按《療馬書》“溲”的意義,則很符合體例。這是頗讓人疑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