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6678|回復: 0

[讨论] 上博六《競公瘧》補釋管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0-20 2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我們在閱讀上博六《競公瘧》的過程中,有一些小小的想法,不揣淺陋,提出來請大家批評。


一,简7:“[+](上下結構)蔑耑折”。
    學者們關於此句的釋讀意見,可參見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166—171頁,此處不再贅述。(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指導教師:季旭昇教授。)

    耑,蘇建洲先生,我們認為可從。耑、短古音均屬端紐、元部。從耑聲之字與從短聲之字在出土文獻中有相通之例,如今本《老子》第九章“揣而銳之”,帛書乙本揣作“[+]”。
    “短折”一語在古籍中表示的是凶災等意思。《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孔穎達疏:“鄭玄以爲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齔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這提示我們“[+]蔑耑折”可能是指死亡、殃咎之類。結合這一點,我們對“[+]、蔑”試作釋讀。

        [+]本可讀為折,但下文已有“折”字,則當另尋別解。今按:[+]疑讀作殘。[+]從折聲,折古音章紐、月部;[+]可讀為制(上博一《性情論》簡11此字讀作制),制古音亦屬章紐、月部。殘古音從紐、元部。二字韻部月、元對轉。不過章紐屬照三,古與舌頭音端組相近,從紐則是齒頭音,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我們這也只是一個猜測性的釋讀。
    蔑疑讀為滅。二字古音均屬明紐、月部,且古籍中有不少相通的例證,參見《古字通假會典》656頁。
    再來看上下文意,以檢驗這種釋讀。“如敷情認罪乎,則言不聽、情不獲;如順言掩惡乎,則恐後誅於史者。故其祝史[+](殘)蔑(滅)耑(短)折,祝之多遇言”。[1]我們認為,這幾句話的內在邏輯可以表述為:祝史處於兩難境地,這使得許多祝史因處理不慎遭遇了凶災,所以逐漸地在祝禱的過程中假話便多了起來。這樣看來,上述釋讀或有成立的可能。


二,簡11:“盍必死(,)愈為樂乎,古死其將至,何仁……”。
    此句有今本《晏子春秋·景公信用讒佞賞罰失中晏子諫》“比死者勉為樂乎!吾安能為仁而愈黥民耳矣!’”可資對讀,學者們已經形成了比較一致的解讀意見,茲概括如下:盍讀為蓋;愈讀為偷,解為苟且;“古死其將至”,讀為“故死期將至”。有學者將“必”讀為比,解為比及、即將。梁靜先生據《晏子春秋》,在“何仁”下補“而愈黥民”。(參看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253258頁。)這個補文不一定符合簡本的原貌(前文簡本與今本《晏子春秋》就有許多差別),但從意思上講可從。“何仁……(?\!)”的大概意思是:為何要行什麼仁義而使自己過著僅勝於刑人的生活呢?
    根據上述,“盍(蓋)必死,愈(偷)為樂乎”可以硬性翻譯成“大概人是一定要死的(或:人很快便將死亡),(我們)苟且行樂吧!”這樣看來,將“古死其將至”讀為“故死期將至”是不能與前文相承接的。而且,讀為期的字原寫作“丌”,楚簡中一般用為“其”,“期”字則一般從日從丌作。如果此字讀為“其”可以講通,那麼顯然比讀為“期”更符合楚簡的用字習慣。我們認為,“古死其將至”當讀為“固死其將至”,“固死其將至”猶云“死固將至”。

   
    歡迎大家拍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4 18:03 , Processed in 0.0339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