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07-09-22 00:00:00 瀏覽次數:6501
- 馬王堆簡帛古文遺跡述議(三)
-
(首發)
附錄一:馬王堆簡帛文字中“單字及偏旁古文遺跡”統計簡表[130]
序號 頁碼 楷體 馬帛原形 出處 戰國古文 出處 馬帛通行字 出處 001 001 天 陰甲013 上博二·子1 刑丙042 戰140 郭·太5 經003 002 002 帝 陰甲258 郭·六38 戰218 上博二·子1 經052 003 007 陰甲258 包12 五184 陰甲215 包197 周050 望M1·32 004 016 芙 陰甲131 包119 相006 上博二·容15 005 031 [131]
陰甲136 上博二·从乙1 春074 郭·语三14 出033 上博三·恒2 經001 (
)
璽彙0156 (
)
璽彙0314 (
)
封成5 006 038 小 陰甲002 信2·13 遣一014 曾146 療017 007 042 牛 陰甲060 上博三·周22 遣1·299 包200 遣三 包265 胎008 008 046 含[132] 陰甲126 郭·語一38 (含)
問063 陰甲130 上博二·容50 (今)
戰011 上博三·中25 009 052 左 陰甲010 上博二·容20 陰甲050 上博三·周7 戰188 包137反 經062 010 054 陰甲145 郭·老甲9 (鄰)
周033 周027 郭·性48 011 247 陰甲131 (
)
中山王 鼎
013 060 此 陰甲110 郭·语一55 合108 戰008 郭·忠31 易001 014 063 逆[133] 陰甲202 新蔡·甲三16 [134]
(遬)刑丙010 新蔡·乙四110、117 (遬)
戰088 上博一·性39 (逆)
陰甲118 015 063 逆[135] (
)
□主下逆 (逆)
郭·性11 (逆)
陰甲118 (
)
郭·老丙11 016 065 連 陰甲053 上博四·柬15 戰189 上博三·周35 經016 017 067 道[136] 陰甲102 包219 包210 九M56·28 018 067 道 陰甲001 郭·语三50 老甲093 陰甲128 郭·六26 經001 郭·老甲6 019 070 陰甲202 郭·緇20 老甲050 郭·老丙13 經007 020 079 行 陰甲140 郭·成13 出024 上博三·彭1 合114 021 086 句 刑丙017 包67 合120 郭·五16 老乙175 022 124 尃[137] 陰甲203 (弁)
郭·五32 (弁)
方021 023 124 尃 陰甲131 上博一·孔3 (傅)
禁010 郭·老甲12 (傅)
合121 024 126 春071 郭·成10 陰甲171 十128 包110 戰132 025 130 [138]
陰甲149 郭·緇40 (徹)
戰051 郭·語四10 (徹)
出022 帛·丙72 (徹)
二026 026 130 教 療069 郭·唐5 老甲014 戰073 027 138 皆 陰甲136 郭·老甲15 陰甲259 包16 陰乙025 上博二·容20 遣一180 028 138 智[139] 陰甲148 包165 陰甲119 上博五·三20 春030 相公子矰戈 繫042 包188 (智)
養062 029 145 舊 陰甲216 郭·老乙3 周005 郭·老甲37 周029 030 153 玄 陰乙039 郭·老甲28 合104 老甲094 帛丙97 老乙192 郭·老甲8 經033 031 155 爰[140] 陰甲065 郭·成22 (爰)
談042 上博二·子9 (爯)
五303 032 168 養176 平安君鼎 (滓)
方048 033 169 [141]
陰甲 包258 牌三 周010[142] 包255 遣一034 034 172 老甲59 郭·語三60 陰甲261 郭·老甲12 老乙202 郭·老甲32 陰乙046 035 179 陰甲215 包36 春062 包157 老乙225 036 183 策[143] 九358 望M2·48 (
—策)
經069 老乙241 仰8 037 188 老甲145 中山王 壺
(
—策)
問012 038 190 亓 老甲020 郭·魯6 陰甲190 十106 郭·老甲9 老甲094 二006 包5 遣一130 039 190 奠 老甲028 郭·唐8 遣三 戰197 郭·唐7 問005 易040 曾姬壺 繆031 要010 (奠)
包2 (鄭)
戰162 五208 (奠)
包160 (鄭)
刑乙096 (奠)
郭·性27 (鄭)
氣G035 040 204 青 陰甲019 信2·3 明422 包262 合117 郭·性3 相070 041 207 飤 陰甲127 包151 經018 郭·語一110 談013 郭·語四11 戰190 042 224 木 陰甲153 上博二·容44 胎005 包250 經005 上博二·魯4 刑丙043 043 225 朸 陰甲145 上博六·申4 (力)
春046 陰甲151 (力)
郭·語四24 (力)
養020 044 249 東 陰甲008 包156 出031 包167 易021 包190 禁008 郭·太13 星003 045 249 林[144] 陰甲112 上博二·容31 戰057 (
)
郭·緇26 二014 (
)
上博一·緇14 (麻)
遺一151 046 249 楚 陰甲145 上博一·孔26 老甲153 包4 遣三 郭·窮8 戰070 047 250 才 陰甲034 郭·語四12 談018 郭·唐28 遣三 包8 十094 郭·唐18 氣G080 048 250 桑[145] 周002 包92 療008 包167 049 252 索 陰甲196 郭·老甲2 稱154 上博三·彭6 五207 包254 繆022 050 252 生 陰甲005 包211 春075 (星)
陰甲116 郭·太5 遣一287 郭·語三68 陰乙094 051 265 贅[146] 陰甲214 (
)
上博四·柬2 (贅)
老甲135 (
)
上博四·柬21 052 275 晉 繆006 包174 療069 刑甲057 鄂君啟舟節 戰227 周071 侯馬 053 285 齊 陰甲019 包7 問074 郭·六19 談044 054 288 年 陰甲025 曾姬壺 問053 陰甲024 郭·成30 十121 郭·窮5 談025 上博三·周24 繆007 055 291 稻 陰甲112 (舀)
郭·性24 胎006 (舀)
郭·性44 遣一118 (禾)
上博二·民13 (禾)
戰006 056 300 耑 陰甲019 郭·老甲16 九37 陰甲259 郭·語三26 (端)
養045 上博四·曹30 (端)
九377 057 301 安 陰甲166 望M2·8 戰024 包7 談027 058 312 (
)[147]
談036 (
)
包85 (
)
包162 059 322 羅 陰甲090 包180 遣一274 上博三·周6 周220 上博四·簡1 060 326 白 陰甲133 包233 遣一011 療003 郭·窮14 經003 合132 上博一·緇18 二004 牌三 郭·緇1 061 338 伓 陰甲010 郭·老甲1 陰甲009 郭·語二13 經040 062 344 比 陰甲152 上博三·周9 春094 郭·老甲33 遣一237 063 347 臨 陰甲138 郭·老甲11 五343 包79 戰157 上博四·柬1 064 359 舟 陰甲134 包180 戰169 上博一·孔26 065 372 首[148] 陰甲117 郭·語三14 春074 上博二·從乙1 出033 郭·語一99 經001 066 387 (
)
老乙244 (
)
包243 (痤)
談025 (
)
上博二·容14 067 389 豕[149] 陰甲021 天卜 陰甲188 九M56·71 出030 包169 郭·老甲21 068 409 陰甲098 包76 包218 069 410 方031 包257 牌三 包257 遣一076 070 426 悔 春091 上博三·彭6 十101 二005 郭·老甲25 戰208 繫005 071 429 慼 五234 郭·性34 相008 郭·性30 072 510 戚 五188 郭·語一34 (傶)
春094 郭·尊7 073 431 愳[150] 陰甲197 上博二·從乙3 九289 老甲080 戰045 春065 戰118 074 442
九355郭·老甲2 道168 郭·窮10 陰乙圖四 075 459 (
)
老甲133 郭·窮15 養214 076 470 畢[151] (翼)
陰甲069 (
)
上博二·容1 (畢)
陰甲094 (翼)
陰甲193 (
)
上博二·容9 (畢)
陰甲101 (罼)
包44 (畢)
戰209 077 470 翼 周051 曾103 陰乙 包52 078 473 西 禁008 上博三·周31 易021 陰甲142 郭·太13 周024 上博四·曹1 出035 079 478 老甲145 鄂君啟舟節 戰254 包34 戰012 478 478 陰甲 馬山M1錦紟絹裏墨書 養048 相018 080 480 聖 經004 郭·唐6 戰223 易020 中山王 鼎
養201 璽彙4511 老甲066 郭·語一86 問027 081 508 戰 陰甲010 酓 鼎
陰甲013 郭·老丙10 刑甲011 082 509 稱016 包226 五206 易018 包234 戰238 083 511 亡 陰甲094 上博二·從5 春042 易018 郭·語三64上 氣B055 戰135 084 518 孫 易005 郭·魯4 陰甲146 郭·性34 十115 包43 五248 085 533 陰甲192 郭·緇37 陰甲188 上博四·曹21 戰248 086 535 絲[152] 五192 拍敦 戰195 087 544 竺 戰224 郭·老甲9 侯馬 088 548 基 易039 郭·語四13 陰甲150 經046 089 552 [153]
陰甲167 包214 十125 玉印26 養062 陶彙3·987 戰228 090 570 明430 包18 遣三 郾王職劍 老乙189 091 573 陰甲154 九M56·27 老乙226 陰甲殘 092 584 厽 易023 郭·語四3 陰甲024 二001 上博三·周7 問075 093 586 五 陰甲196 郭·從甲5 戰006 療067 上博三·周17 禁003 094 586 六 陰甲034 上博三·周57 遣一171 足034 談023 養156 經023 095 588 獸 方237 包山142 老甲036 包山150 問011 郭·老甲24 道169 096 594 孤 春066 (苽)
曾212 陰甲258 老甲013 (
)
包259 經063 097 597 辱 陰甲004 包20 陰乙103 郭·老甲36 老甲113 郭·老乙5 老乙179 098 600 卒 (醉)
陰甲127 包201 (醉)
養061 郭·緇7 養088 上博二·容13 合131 099 從[154] 陰甲 上博三·周5 戰003 郭·成11 要017 100 頪[155] 陰甲 郭·六31 牌三 上博二·容30 遣一116 101 606 [156]
陰甲149 詩16 (美)
十133 詩22 (美)
養126 詩21 (美)
陰甲064 102 606 古 陰甲151 郭·六19 陰甲175 郭·成28 老甲071 九·M56·32 九·M56·33 上博二·子1 103 606 [157]
九370 包202 陰甲258 包87 周041 104 607 陰甲 包233 方064 包62 養067 璽彙2860 遣一302 105 607 陰甲147 璽彙2315 (委)
周070 中山王 鼎
(委)
相034 [158]
越王州句劍 106 608 良 陰甲128 上博六·3 方346 上博六·12 易030 包227 問011 新·甲三131 療042 107 609 坪 陰甲131 郭·尊12 出034 包214 星034 郭·老丙4 經006 108 609 桑 周058 包92 療008 109 609 廛 陰甲127 上博六·季3 (纏)
療015 郭·缁36 (纏)
相031 上博四·采3 (纏)
(睡·秦131) 110 609 卑 (痺)
陰甲163 郭·老甲20 戰169 救秦戎鐘 遣一215 璽彙3677 刑甲046 111 610 涉 (
)[159]
陰甲202 郭·老甲8 老乙230 上博三·周25 繆033 112 610 鼠 (
)
陰甲164 楚帛書 方399 上博四·柬5 周071 113 610 鹿 (蹗)
陰甲019 包179 牌三 包190 相004 上博二·容45 戰161 天策 問008 附錄二:馬王堆簡帛文字中“通假古文遺跡”統計簡表
序號 通假 古文 帛書辭例 出處 古文辭例 出處 帛書比較辭例 出處 1 芙/蒲 尃之芙(蒲)白茅莋
陰甲131 首 (戴)茅芙(蒲),
筱(蓧)執樝(鉏)[160]
上博六·慎5 取故蒲席 方12 2 /牖
樹朸當戶 之間必
陰甲151 (利)
(以)申
(戶)秀(牖),
(鑿)
(井),行水事,吉
九M56·27 不規(窺)於牖,以知天道 老甲20 (塗)
(秀牖)上方五尺
禁005 欲獨閉戶牖而處 陽甲45 3 酉/酒 縣(懸)鐘而長飲酉(酒) 春36 土玉水酉(酒) 上博二·容53正 淳酒半斗 方300 4 壽/讎
欲其來者子之黨也,不欲其來者子之壽(讎)也春63-64 (仇)
(讎)戔(殘)亡
上博六·天6 此於【親】戚若此而兄(況)仇讎之國乎 戰149-150 5 李/理 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經41下 乃立咎(皐) (陶)以爲李(理)
上博二·容29 逆順同道而異理,審知逆順,是胃(謂)道紀 經41下-42上 6 剴/豈
剴(豈)非計長久,子孫相繼為王也哉戰195 少=(小)人剴(豈)能好亓(其)駜(匹) 郭·緇42 三晉豈敢為王驕 戰128 7 幾/豈
臣竊以事觀之,
秦幾(豈)夏(憂)趙而曾(憎)齊(哉)戰225 幾(凱)俤君子,民之父母 上博二·民1 且君之得地也,豈必以兵哉 戰145 9 /驅
天下服聽,因(驅)韓魏以伐齊
戰219 (驅)迖(逐)畋獵,亡(無)
(期)
(度)[161]
上博五·競10
驅騁馳獵而不禽芒(荒)經30下 10 呻/吞
欲以亡韓、呻(吞)兩周
戰225 取而 (吞)之
上博一 ·子11 而吞之 方259 11 參/三
韓亡參(三)川戰277 參(三)者迵(通),言行皆迵(通) 郭·六45 二三言而止 問075 12 霝/靈 神得一以霝(靈) 老乙176〔下〕177〔上〕 丁亥又(有)霝(靈) 九M56·94 伏靈一 養75 13 浴/谷
浴(谷)得一盈老乙177〔上〕 是以能爲百浴(谷)王 郭·老甲3 伐楚,道涉谷 戰155 14 渴/竭
谷毋已【盈】將渴(竭)老甲177下 賙渴(竭)志盡忠 中山王 壺
男子竭,女子酨 方13 15 /閭[162]
(閭)有辟高
陰甲 (閭)
馬山M1錦紟絹裏墨書 過段干木之閭而式 繆57下 16 未/味
味无未(味)老甲53 未(味)亡未(味) 郭·老甲14 酒食五味 問40 17 昧/味
口必甘昧(味)問5 飤(食)不童(重)昧(味) 上博二·容21 二曰定味 談44 18 冬/終
是以聖人冬(終)不為大老甲54 冬(終)虖(乎)不猒(厭)人 上博一·孔23 終身不堇(勤) 老甲30 19 靜/爭
外內遂靜(爭)經63下 古(故)天下莫能與之靜(爭) 郭·老甲5 今王循楚、趙而講,楚、趙怒而與王爭秦,秦必受之 戰137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爭)老甲105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老甲137 20 褱/懷
是以聖人被褐而褱(懷)玉老甲75 厶(私)惠不褱(懷)惪(德) 上博一·緇21
取女子未嘗男子者【布】,縣枲,懷之,見旋風以投之養192 21 省/姓
而百省(姓)胃(謂)我自然老甲125 一人爲亡道,百眚(姓)亓(其)可(何)辠? 上博二·容48
百姓之不治也老甲82 22 述/遂
功述(遂)身芮(退)老甲107 攻(功)述(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甲39
韓王弗聽,遂絕和於秦戰269 25 泊/薄
泊(薄)棺槨稱153 (厚)
(施)而泊(薄)
(斂)
上博二·容35
令薄如手三指養127
祿泊(薄)者,弗與犯難稱146下
磔薄(膊)若市方53 26 奉/逢
功成不廢,後不奉(逢)央(殃)經12下 則奉(逢) (災)害
上博二·從甲8
陰乾之旁逢卵方212 27 亞/惡
美亞(惡)不匿其請(情)春43下 (美)與亞(惡),相去可(何)若?
郭·老乙4
其德惡矣春54 28 蜀/獨
君子慎其蜀(獨)五223 (慎)亓(其)蜀(獨)也
郭·五16
君子慎其獨【也】五184 29 /紳
是胃重惡 (申)兇[163]
陰甲192 (申)功而食[164]
上博四·曹21 以申其德也 春8 30 員/云
詩員(云):“不勮不【絿】,不剛不柔”,此之胃(謂)也五301-302 《寺(詩)》員(云):“情(靖)共尔立(位),好氏(是)貞(正)植(直)。” 郭·緇3
故聖人之言云老甲90 31 它/施
其人它(施)者(諸)人,不得其人不為法五346 因而它(施)彔(祿)安(焉) 郭·六14
其人施諸人,不得其人,不為法
五213 32 芒/亡
是不能滅芒(亡)相309 盍(蓋)西北之遇(寓),芒(亡)倀(長)子 九M56·46
不死必亡易018 33 蒿/郊 戰於邦蒿(郊) 明440 武王素 (甲)
(以)申(陳)於
(殷)蒿(郊)
上博二·容53正 戎馬生於郊 老甲19 34 迵/通 文羌(姜)迵(通)於齊侯 春092 參(三)者迵(通),言行皆迵(通)參(三)者不迵(通),非言行也 郭·六45 六至勿星,百脈通行 問21 35 迵/同 男女畢迵(同) 十091 迵(同)亓(其)塵 郭·老甲27 故同出冥冥 經002 36 楳/梅 楳苴一 遣三 (蜜)某(梅)一
包255 脯栂(梅)一笥 遣一136 37 /貨
不貴難得之 (貨)
老甲59 郭·語三60 身與貨孰多 老甲16 38 /熬
更 (熬)鹽以熨
方031 鷄一
包257 熬豚一笥 遣一069 39 /化
萬物將自 (化)
老甲168 而萬勿(物) (將)自
(化)
郭·老甲13 我无為也,而民自化 老甲42 40 /德
樂而笱(后)有 (德)
五247 郭·五34 不試(識)禮義德行 戰148 41 /圣
至靜者 (聖)
經004 先聖牙(與)後 (聖)[165]
郭·唐5-6 聖人无積 老甲066 後世 (聖)人易之以棺享(槨)
繫037 未見 (聖),女(如)丌=(其人)弗克見,我旣見,我弗冑
(聖)
上博一·緇10-11 聖王之事也 戰223 42 酭/醢 投之苦酭(醢) 十105 酭(醢)一
(缶)
包255 醢一 遣三 43 /基
亂之基也 經046 □凥(居)東南多 (基)
九M56·58 丁卯基已食朝成七吉[166] 陰甲156 大畝、深基、經溝 銀870 44 /關
善閉者無 (關)籥(鑰)
老甲145 (關)市無賦
上博二·容18 請於粱(梁)閉關於宋而不許 戰98 45 枳/肢 勞其四枳(肢)之力 繆030 四枳(肢) (倦)
(惰)
郭·唐26 四支(肢)毋濡 方49 今四枝(肢)不用 問67 46 帀/師 邦當出帀(師)大將亡 氣G075 利以行帀(師)徙 九M56·30 師陽役陰 稱166 47 /災
非必為 (災)
經074 天乃 (降)
(災)
上博五 ·三2 有大 (災)[167]
陰甲 48 緊/牽 緊(牽)牛 陰甲087 可 御)也,而不可孯(
)也
郭·成16 牽牛 星117 49 /遷
(仕)者,□
(遷)[168]
陰甲 不 於善而敓(說)之[169]
上博五·競6 遷于兄弟,戚也 五191 50 弁/變 ……事多弁(变)[170] 陰甲 不 (變)不兌(悅)
郭·五21 無變志矣 戰88 51 /鄰
室三無 (鄰)兇
陰甲145 猷(猶) (乎)丌(其)奴(如)愄(畏)四
(鄰)
郭·老甲8-9 愛父而殺其鄰□子,未可胃(謂)仁也 五254-255 誠為粼(鄰)世世無患 戰208-209 52 /吝
往 (吝)
周027 正則民不 (吝)
郭·尊34 吉凶 (悔)閵(吝)也者
繫30下 53 /道
西北辟 (道)
陰甲001 保此 (道)者不谷(欲)
(尚)呈(盈)
郭·老甲10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老甲93 54 /過
於期中徙至復 □歲
陰甲202 而 (富)貴已
(過)也
郭·緇20 君過矣 戰193 55 飤/食 晝 (寢)而夜飤黍月
陰甲127 食=(飤)室之金器 包251 衣食足而刑伐(罰)必也 56 /徹[171]
(徹)茅屋而垑之大兇
陰甲149 (帥)又(有)咎,武□,□亓(其)
(徹)
帛·丙 以徹九徼(竅),而實六府 問32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爲2007年9月14日。)
[130]表中的“頁碼”均指《馬編》中的頁碼,表中所列馬王堆簡帛文字均直接用篇名簡稱;戰國“古文”字形絕大部分采自《楚文字編》和《戰國文字編》,簡稱基本依《楚文字編》,其中個別未有之字則用《戰國文字編》的簡稱;上列兩種“文字編”未收錄的戰國“古文”均加注學界較為習用的簡稱,如“上博三·周22”指的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22號簡”。附錄二中的例句出處簡稱仿此。
[131]此字下部當從“自”,全字當釋“”,參見正文部分。
[132]字當釋“今”,詳參正文部分。
[133]此字當釋“速”,參見正文部分。
[134]《說文》“速”之籒文和古文分別作:、
。出土戰國非楚系材料中亦見相類的形體,參見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頁94,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5]此字似當釋“(失)”,參見趙平安《河南淅川和尚嶺所出鎮墓獸銘文和秦漢簡中的“宛奇”》尾注,《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2期;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頁166,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6]字當釋“”,即路神之專字。參見陳偉武師《新出楚系竹簡中的專用字綜議》,《華學》第6輯,頁101,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劉釗《馬王堆簡帛文字考釋》,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語言學論叢》第28輯,商務印書館2003年;後收入氏著《古文字考釋叢稿》頁334-335,岳麓書社2005年。
[137]字當釋“弁”,整理小組公布的釋文作“弁”,讀作“變”,參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年7期,頁94。
[138]字當“”,參見正文部分。
[139]字當釋“矰”,參見正文部分。
[140]字當釋“爯”,整理小組公布的釋文正作“爯”,參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年7期,頁92;此外,前文所引述的李學勤先生以及何琳儀先生的舉例,也均將此字釋作“爯”。
[141]此字《馬編》似未收,此處采自陳松長編《漢帛書陰陽五行甲篇》頁1,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142]《上博三·周易》作“”,當系本字。
[143]字當楷寫作“”。
[144]此字似非“林”字,很有可能與戰國楚簡中的“”為一字。
[145]此字只保留了前代“古文”的一些輪廓,并非從戰國楚文字直接傳承,具體疏證參見正文部分。
[146]字當釋“”,參見正文部分。
[147]劉釗先生讀此字為“舒”,參見氏著《馬王堆簡帛文字考釋》,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語言學論叢》第28輯,商務印書館2003年;後收入氏著《古文字考釋叢稿》頁337,岳麓書社2005年。
[148]此字當釋“自”。《馬編》頁339“”字條下,頁531“
”字條下,頁553“
”字條下所引例句同此,均釋作“自”。
[149]此字當釋“亥”。《馬編》頁156“死”字條下引例同此,釋作“亥則將死”。
[150]《說文》“懼”字古文作。
[151]《陰甲》中兩個“翼”字下部所從均為戰國楚簡中常見的“畢”旁,而同篇帛書中“畢”字亦見,與此旁并不相同,具體原因待考。
[152]字可釋“繼”。
[153]字可釋“(丘)”,參見正文部分。
[154]此字參見陳松長編《漢帛書陰陽五行甲篇》頁1,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155]此字出處同上注。
[156]此字及以下諸字,《馬編》皆列入附錄,釋文是根據我們的理解來作的,具體考釋參見正文部分。
[157]此字從劉釗先生釋,參見氏著《馬王堆簡帛文字考釋》,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語言學論叢》第28輯,商務印書館2003年;後收入氏著《古文字考釋叢稿》頁340,岳麓書社2005年。
[158]參見李家浩《越王州句複合劍銘文及其所反映的歷史——兼釋八字鳥篆鐘銘文》,《北京大學學報》1998年2期,頁225。
[159]此字左部當從“涉”,整理小組公布的釋文中將其直接釋作“涉”,參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年7期,頁94。
[160]“戴”以及“茅蒲”,從何有祖、劉建民二位先生釋,分別參見何有祖《〈慎子曰恭儉〉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5日;劉洪濤《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2007年7月6日。
[161]釋文參見季旭昇《上博五芻議(上)》,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何有祖《上博五楚竹書〈競建內之〉札記五則》,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162]釋作“閭”參見正文部分。
[163]“重惡申兇”是指“多次遇到壞事和兇險”,參見劉玉堂、劉金華《〈馬王堆帛書式法〉“徙”、“式圖”篇講疏》,《江漢論壇》2002年4期,頁29-30。
[164]此從整理者讀作“申”。整理者認為此句“疑指論功行賞(以酒食犒賞)。”陳劍先生改讀作“陳”。分別參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頁25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5年2月12日。
[165]楚系文字材料中也比較少見用“”為“聖”,這當是抄本源自戰國齊魯系文字的關係,參見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頁38,北京大學2004年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
[166]《馬編》頁206。
[167]此例采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年7期,頁93。
[168]此例采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年7期,頁91。
[169]陳劍《〈上博(五)〉零札兩則》,簡帛網,2006年2月21日。
[170]此例采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年7期,頁94。
[171]讀為“徹”參見正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