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9-12-02 08:03:13 瀏覽次數:3157
- 清華簡《治政之道》小札一則
-
(安順學院)
(首發)
《治政之道》簡6云:
黄帝不出門(檐),以智(知)四海之外。[1]
關於“”字,整理者僅括注為“檐”,而無說明。檢《韓詩外傳》卷五有相關文句分別作:
天子居廣厦之下,帷帳之内,旃茵之上,被躧舄,視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賢左右也。[2]
聖王在,彼躧舄,視不出閤,而天下隨,倡而天下和。[3]
又劉向《新序•雜事五》有類似文句作:
天子居闉闕之中,帷帳之內,廣廈之下,旃茵之上,不出襜幄而知天下者,以有賢左右也。
其遣詞命意皆與清華簡相近。
其中《外傳》“視不出閤”[4]與清華簡“不出門(檐)”之文義尤近,并且“(檐)”、“閤”古音亦極近,[5] 二者應為同源關係。
案《說文》作“䦲”,云“䦲謂之樀。樀,廟門也。”[6]《說文》“䦲”字廁於“闈”、“閎”、“閨”、“閤”之間,而宋本《玉篇》及《篆隸萬象名義》又皆以“䦲”、“閤”二字相鄰,如下所引:
(《篆隸萬象名義》,台聯國風出版社,1975年,585頁)
是許叔重、顧野王皆知“䦲”字古義有“門也”之訓。又《集韻·上声·五十琰》:“䦲,門屋。”[7]傳世文獻中如《國語·吳語》云“王背檐而立,大夫向檐”,韋昭注云:
檐謂之樀。樀,門戶掩陽也。[8]
所以,清華簡《治政之道》“不出門(檐-䦲)”之“門(檐-䦲)”應為同義複詞。“門(檐-䦲)”猶云“門闥”耳。[9]
案《廣雅·釋器》云:“㡙、?,㡘也。”王念孫《疏證》云:
《太平御覽》引《通俗文》云:“障牀曰襜。”《釋名》云:“牀前帷曰襜,言襜襜而垂也。”《新序·雜事》篇云“不岀襜幄而知天下”,襜與?同。《爾雅》“衣蔽前謂之襜”,襜與㡙皆是障蔽之名,㡘謂之㡙,亦謂之襜,屋梠謂之㮰,亦謂之檐,㮰與㡙,檐與襜,聲近而義同也。[10]
則《新序》作“不出襜(?)幄而知天下”,殆漢劉向所改。總之,《外傳》《新序》等相關文句有其共同的來源,即來源於清華簡《治政之道》篇之“黄帝不出門(檐-䦲),以智(知)四海之外”。
我們知道,出土文獻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就是大大地豐富了古代漢語的詞彙和詞例,補充字典词書書證之不足,讓我們對于古代語言有更深入更确切的了解。通過本文的考證,正足以說明這一點。
附記:
程瑤田《通藝錄·釋宮小記·棟宇楣阿榮檐霤辨》一文,謂“‘䦲樀’之‘䦲’與‘檐㮰’之‘檐’判然兩事”、又有“余有《<說文>‘檐’、‘䦲’異義考》詳之”語。[11]案今《程瑤田全集》未見收有此文,蓋已遺佚。
[1] 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中西書局,2019年,126頁。
[2] 屈守元《韓詩外傳箋疏》,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2年,248頁。
[3] 同上,265頁。
[4] 《爾雅·釋宮》“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是“閤”為“小門”,又詳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587頁。
[5] 案凡從“詹”從“合”之字音近而通用,詳見李家浩《關於<詛楚文>“?䩱”的釋讀》,載郭錫良、魯國堯主編《中國語言學》(第一輯),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6] 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587頁。
[7] 趙振鐸《集韻校本》(上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932頁。
[8] 徐元誥《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558頁。
[9]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後霍氏反,安上傳禁門闥”,顏師古曰:“禁,止也。門闥,宮中大小之門也。傳聲而止諸門闥也。”又揚雄《光祿勳箴》:“廊殿門闥,限以禁界。”《後漢書·班彪列傳》:“閨房周通,門闥洞開。”
[10] 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235頁。
[11] 《程瑤田全集》(壹),黃山書社,2008年,465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9年12月1日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