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1-12-19 17:30:03 瀏覽次數:2598
- 讀清華簡《五紀》劄記一則
-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首發)
清華簡《五紀》簡32-33有如下一段話:
亓(其)水湛(沈)澤,五(穀)
(濾)酉(酒),
(蠲)
濯汽(溉)浴
(沐)。
整理者認爲:
,從酉,膚省聲,濾酒之“濾”的專字。
,似即清華簡《保訓》的“
”字。《書·顧命》:“王乃洮頮水。”蠲、
、濯、溉、浴、沐皆訓爲清洗、清潔。
趙市委[1]認爲:
此處前六字似應斷為“亓(其)水湛,澤五穀。”湛,清也,澤,潤也。句意為“其水清澈,潤澤五穀。”,原字形作
,整理者認為該字“从酉,膚省聲,濾酒之‘濾’的專字。”從文意來看,它應該是一個跟釀酒有關的字,是否讀爲“濾”,尚難確定。
,原字形作
,整理者括注為“蠲”,並說“蠲、
、濯、溉、浴、沐皆訓爲清洗、清潔。”該字从皿,蜀聲。從文意來看,似應讀為“濁”,在簡文中指釀出的酒的狀態。《五紀》篇簡25講到西方星宿之名時說“奎、婁女、胃、昴、蜀、參、發”,整理者引《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大梁,昴也。……濁謂之畢。”郭注:“掩兔之畢或呼為濁,因星形以名。”簡文中與“畢”宿對應的“蜀”在《爾雅·釋天》中也作“濁”,足證从皿蜀聲的“
”可以讀爲“濁”。
,整理者說“似即清華簡《保訓》“演”字。(引者按:整理者實作“
”字)《書·顧命》:王乃洮頮水。”今按,此字與上文“濁”連讀,似乎也是指釀出的酒的狀態,具體爲何字,尚不明確。綜上,我們對此處的釋文和斷句如下:
亓(其)水湛,澤五穀,酉(酒)濁
,濯汽(溉)浴沐。
薛培武[2]從趙世偉斷讀,認爲:
“”實見於齊系金文陳
簋蓋(《集成》4190),其文例爲“恭
鬼神”,正用爲“夤”。古文字材料中尚有从寅从皿之字“
”,學者指出“
”與“
”爲一字,說可從。清華簡《祭公》15號簡與今本“寅”對應之字亦从“
”作。皆資足證“
”以“寅”爲聲旁。
“”疑讀爲“酳”。兩字同爲以紐真部字,古音極近。《儀禮·士婚禮》“贊洗爵酌酳主人”,鄭注:“酳,漱也。酳之言演也,安也。”“酳”爲飲食結束後用酒漱口的行爲和儀節。《禮記·樂記》:“執爵而酳。”孔疏謂:“謂食訖,天子親執爵而酳口也。”
“蠲”“酳”連文,“蠲”訓“潔、凈”,與“酳”爲“漱口”者類同。考慮到後文“濯漑浴沐”的主語爲水,則“蠲酳”的主語似也是“水”,則“濾酒”與“蠲酳”爲並列之結構。當然,“濾酒蠲酳”也可能是兼語式結構,則“蠲酳”的主語就是“酒”,整个短語的主語仍然是“水”。
筆者以爲,此句當斷讀爲:
亓(其)水湛,澤(擇)五(穀)
(濾)酉(酒)、
(蠲)
、濯汽(溉)、浴
(沐)。
首先討論“”字。趙市委讀爲“濁”顯然是不正確的。“
”字不能分析爲从皿,蜀聲,而是一個會意字。陳劍最近根據戰國文字中“蠲”字从“蜀”、从“皿”,指出“蠲”形中“水”旁爲後加,舊將其字分析爲從“益”聲不可信,並疑
(《合》27987·無名組)、
(《合》27989·無名組)、
(《合》)是“蠲”之初文,字形表示人持工具拨火使之明亮。[3]無論陳說正確與否,“
”在目前楚文字材料中均用爲“蠲”,如:
又(有)嗣(司)祭服毋(黼),器必
(蠲)
(潔),毋内錢(殘)器。(上博簡《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簡7+3)
凡天子欽(歆)(氣),邦君飤(食)
(蠲),夫=(大夫)承廌(餕),士受余(餘)。(上博簡《天子建州》甲本簡8,乙本簡7)
故此字應該看成會意字,衹能讀爲“蠲”,而不能讀爲“濁”。“蠲”在《五紀》此句中用爲動詞,義爲清潔。《後漢書·張恆傳》:“湯蠲體以禱祈兮”李賢《注》:“蠲,潔也。”
再來討論“”字。整理者說“
”字似即清華簡《保訓》“
”字。[4]筆者認爲其說可信。清華簡《保訓》簡1有如下一段話:“戊子,自
水。己丑,昧爽
”。“
”字,整理者釋爲“潰”,並說:“‘潰’,讀爲‘靧’,字或作‘頮’、‘沬’,洗面。”[5]筆者認爲該說是正確的。有關字形的分析與異說辨析可參單育辰[6]、吳祺[7]的總結,茲不贅述。薛培武認爲齊系金文陳
簋蓋(《集成》04190)的“恭
鬼神”用爲“夤”是不正確的,此字實際上用爲“畏”,訓爲“敬”。[8]所以陳
簋蓋(《集成》04190)所謂的“
”不能作爲釋字的定點,更不能用來說明該字從“寅”得聲。《尚書·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憑玉几。”僞孔《傳》:“王大發大命臨群臣,必齋戒沐浴,今疾病故,但洮盥頮面”據此可知,“頮”乃齋戒儀式的一環。結合“湯蠲體以禱祈兮”一語可知,“蠲”“
”屬同義連用,均指祭祀之前所進行的清潔身體的工作。
澤、擇同聲符,無疑可通。《史記·太史公自序》:“昌省無澤”《索隱》:“無澤,《漢書》作‘毋擇’。”“擇”訓爲取,“擇五穀濾酒”前省略主語,即上文“民之祖”(簡31)、“民之裕材”(簡33、34)的“民”。
整理者“汽”讀爲“溉”,可從。“濯溉”見於《詩經·大雅·泂酌》:“可以濯溉”毛《傳》:“濯,滌也”朱熹《集傳》:“溉,亦滌也。”“濯溉”應該是洗滌祭器同義連用的兩個動詞。“浴沐”乃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中常用詞,不贅述。
該句的意義是用其水釀酒,用它來“蠲靧、濯溉、浴沐”。
[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劉曉晗整理:《清華簡十一輯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2021年12月16日。
[2] 薛培武:《清華簡〈五紀〉短札一則》,簡帛網,2021年12月17日。
[3] 轉引自郭理遠:《從甲骨文的“矚”“燭”説到古代“燭”的得名原因及其源流》,《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九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39頁腳注。
[4]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壹)》,上海:中西書局,2021年,第102頁,注〔四〕。
[5]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第144頁,注〔四〕。
[6]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一》,復旦網,2009年8月3日。
[7] 吳祺:《釋“”“
”》,《出土文獻》(第十三輯),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
[8] 吳祺:《釋“”“
”》,《出土文獻》(第十三輯),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1年12月18日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