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6-08-31 10:25:38 瀏覽次數:5822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首發)
居延漢簡241.10A《居延漢簡釋文合校》釋作:
久主兼崇長不采毋窮
私官之黃泉下隧未□[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牘整理小組開會討論時,已將「采」釋為「樂」,「毋」釋為「安」,「未」釋為「來」。「主」則從勞榦釋為「生」。[2]筆者在校讀過程中,發現「兼」當釋「無」。「隧」疑為「歸」,《後漢書•獨行列傳》有「永歸黃泉」之語。[3]因此釋文更正為:
久生無崇長不樂安窮
私□[之]黃泉下[歸]來□
其中「崇」應讀為「終」。「崇」崇母冬部,「終」章紐冬部,二者韻同聲近,崇母與章母構成聲訓之例[4],如《說文解字•史部》:「事,職也。」[5]故「崇」可通假為「終」,傳世文獻見於《書•君奭》:「其終出于不祥。」楊筠如指出「終」,馬本及三體石經同作「崇」。[6]《詩•鄘風•蝃蝀》:「崇朝其雨。」毛傳:「崇,終也。」[7]《詩•衛風•河廣》:「曾不崇朝。」鄭玄箋云:「崇,終也。」[8]《老子》二十三章:「飄風不終朝。」「終」,傅奕本、范應元本並作「崇」。[9]《國語•楚語下》:「吾聞君子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韋昭注:「崇,終也。」[10]《淮南子•氾論》:「不崇朝而雨天下者。」高誘注:「崇,終也。」[11]
本簡還可參考《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臣實無顏以久生,下入黃泉。」[12]漢代樂府〈孤兒行〉:「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13]以及《漢書•武五子傳》載廣陵厲王劉胥歌曰:
欲久生兮無終,長不樂兮安窮!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路。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蒿里召兮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14]
本簡反映漢代文學常見的思想內容,而從近似的文句,可以看出用楚聲演唱的歌詩,如何省略語氣詞「兮」變為雜言詩,充分展示詩體演變的軌跡。
附記:本文為居延漢簡整理工作成果之一,在此向簡牘整理小組致謝。
圖版[15]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8月30日22:21。)
[1]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上冊,頁402。
[2]勞榦,《居延漢簡•考釋之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頁44。
[3]范曄撰;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卷八一,〈獨行列傳〉,頁2677。
[4]劉冠才,《兩漢聲母系統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頁44。
[5]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書銘出版公司,1997,據經韵樓原刻本校),三篇下,頁117-118。
[6]楊筠如著,黃懷信標校,《尚書覈詁》(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頁363。
[7]《詩經》(收入阮元,《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據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本影印〕,第2冊),卷三,〈鄘〉,頁122。
[8]《詩經》(收入阮元,《十三經注疏》,第2冊),卷三,〈衛〉,頁139。
[9]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頁94。
[10]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頁525。
[11]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頁460。
[12]范曄撰;李賢等注,《後漢書》,卷五〇,〈孝明八王列傳〉,頁1677。
[13]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2008),漢詩卷九,〈樂府古辭〉,頁271。
[14]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7),卷六三,〈武五子傳〉,頁2762。
[15]勞榦,《居延漢簡•圖版之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7),頁105。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