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3-03-17 08:13:17 瀏覽次數:399
- 再說今本《莊子·盜跖》之“無雙”
-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首發)今本《莊子·盜跖》:“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張家山漢簡出土《盜
》篇作:“生而長大好美,無貴賤見而皆兌之。”
荊州博物館曾在《江陵張家山兩座漢墓出土大批竹簡》一文中公佈過兩枚竹簡,其中包含上文內容。[1]廖名春先生根據簡文所作(部分)釋文爲:“生而長大好美,一無貴賤,見而皆兌之。”並指出:“‘一’,疑爲語氣助詞;‘無’,猶不論。”[2]“‘一無貴賤’,義同於今本‘少長貴賤’。”[3]
王寧先生認爲:“根據張家山漢簡本推測,今本的那個‘無雙’,很可能是本作‘維無又’,即‘維無有’,後來傳抄中把‘維無’抄顛倒了,成了‘無維又’,‘維’、‘又’又誤合爲一字變為‘雙’。…… ‘維無有少長貴賤’與簡本‘一無貴賤’的意思相同,‘維(惟、唯)’相當於簡本的‘一’,都是加強語氣的語助詞,或義同於‘乃’。”[4]
今張家山三三六號漢墓竹簡正式發佈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所謂的“一”其實是竹簡的編痕,而非字跡,王寧先生的推測不能成立。廖名春解釋“無”爲“不論”是對的。《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無’和它的賓語一起用在謂語前,表示意義相反或相近的條件或情況。可譯爲‘無論’、‘不論’等。”[5]如《墨子·法儀》:“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史記·孟嘗君列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史記》與簡本“無貴賤”可相互參證。如果簡本更接近原文的話,今本蓋是誤將“無”字屬上讀,又覺“長大好美無”於義不通,遂增“雙”字以足其義。《漢語大詞典》“無雙”條首引書證爲《莊子·盜跖》,已非原文。[6]
雖簡本“生而長大好美無貴賤見而皆兌之”亦有脫“雙”字之可能,但文意自可通,不必言脫。[1] 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張家山兩座漢墓出土大批竹簡》,《文物》,1992年第9期。
[2] 廖名春:《竹簡本〈莊子·盜跖〉篇管窺》,《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一輯,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92頁。
[3] 廖名春:《〈莊子·盜跖〉篇探源》,《文史》第四十五輯,中華書局,1998年,第53頁。
[4] 王寧:《由張家山漢簡〈盜跖〉說今本〈莊子·盜跖〉的“無雙”》,簡帛網,2019年3月21日。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612頁。
[6] “無雙”一詞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文選》卷十九宋玉《神女賦》:“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3年3月16日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