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3-03-17 08:14:05 瀏覽次數:460
- 張家山M336《功令》“九十”注釋商兌
-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首發)張家山M336《功令》“九十”云:
丞相、御史請,外郎出爲吏者以補三百石。●制曰:可。●高皇后時八年八月丙申下。[1]
簡文出現了此令頒行的明確時間——高后八年八月丙申。對此,整理者注釋道:
吕后於八年七月辛巳去世,漢文帝於同年後九月即位,仍沿用原紀年,加稱“高皇后”。此令由文帝於吕后八年(西元前一八〇年)八月丙申(八月十五日)頒行。[2]
在《功令》的篇首說明中,整理者也有類似表述。[3]據《史記·吕太后本紀》,吕后崩於七月辛巳(30日[4]),在此令頒行的八月丙申(15日)已經去世,自然不誤。但整理者進而認爲此令由文帝頒行,則難以令人信服。
按文帝被諸大臣謀立爲皇位繼承人是在誅滅諸吕之後,吕祿、吕產被殺據《史記·吕太后本紀》記載乃八月庚申之事。《漢書》記載襲自《史記》,所記亦爲八月庚申。[5]但問題在於,吕后八年八月壬午朔,並無庚申日。司馬光已注意到此點,在《通鑒》中他將此事系於“九月庚申(10日)”,胡三省引《通鑒考異》曰:
《史記》本紀,“八月庚申旦”上有“八月丙午”。《漢書·高后紀》亦云“八月庚申”。今以長曆推之,下“八月”當爲“九月”。[6]
所謂“上有‘八月丙午’”,指的是齊王劉襄發兵之事。八月丙午爲25日,據《吕太后本紀》,吕產遣灌嬰迎擊,灌嬰“留屯滎陽,使使諭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吕氏變,共誅之。”[7]其後又有酈寄紿說吕祿歸將印之事。以上諸事顯然難以在齊王發兵後至八月底前的五天內發生。因此誅滅諸吕的時間應以《通鑒》所記“九月庚申(10日)”爲准。
事實上,文帝直至“後九月晦日己酉(29日)”,才“至長安,舍代邸”,後少帝劉弘遭廢殺亦在此時。因此,在此之前,西漢名義上的皇帝仍是劉弘。故“八月丙申(15日)”的《功令》“九十”,應爲後少帝劉弘所頒行,而非文帝。
明確了誅滅諸吕的時間,簡文中提到的“丞相、御史”的身份也可基本落實。據《百官公卿表》,“丞相”似爲其时左右丞相審食其、陳平中的一人,御史則應爲平陽侯曹窋。[8]
[1] 荊州博物館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上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21頁。
[2] 荊州博物館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上冊,第122頁。
[3] 荊州博物館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上冊,第95頁。
[4] 呂后八年七月壬子朔,辛巳為30日,參見李忠林:《秦至漢初曆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第229頁。後文涉及曆朔皆據該書,不贅引。
[5] 參見《史記》卷9《呂太后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409—410頁;《漢書》卷3《高後紀》,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02頁。
[6] 《資治通鑒》卷13《漢紀五》,高後八年條,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433頁。
[7] 《史記》卷9《呂太后本紀》,第407頁。
[8] 據《百官公卿表》所記,呂后八年有曹窋、張蒼二人先後任御史大夫。但《史記·張丞相列傳》提到張蒼接任御史大夫是在“共誅呂祿等”之後,故而簡文中的“御史”應為曹窋。參見《漢書》卷19下《百官公卿表》,第752—754頁;《史記》卷96《張丞相列傳》,第2680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3年3月16日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