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3-05-08 08:49:31 瀏覽次數:460
- 張家山336號漢墓《朝律》朝儀地點與未央宮前殿
-
(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
(首發)根據 《漢長安城未央宮1980一1989年考古發掘報告》只能認為前殿遺址上有三組大型建築,不能確認宮殿名稱。[1]陳蘇鎮先生《未央宮四殿考》認為前殿、宣室、溫室、承明殿由北向南排開。前殿遺址上最南的建築應為一座大門(而非《考古報告》所說為舉行典禮的大殿),中間為主殿所在,北面為配殿。[2]漢代十月初一的朝儀應在主殿前舉行。張家山336號漢墓《朝律》(文帝三年以前)描述朝儀結束後文武群臣由左、右兩側退出。[3]與未央宮考古報告復原的前殿主殿前廷中左右東西有兩條上殿踏道(坡狀或梯狀道路)相符(圖一)。也直接證實了陳說。這也是張家山336號漢墓《漢律十六章•朝律》完整公佈的重大學術意義之一。當時參加朝儀的人數估計有逾千人,交通進退安全至關重要。丞相為首的九卿及屬官(還有前任二千石官);太尉為首的武職及屬官;諸侯王或其使者還有列侯,文帝初年時列侯數:“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三人”(《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四》);蠻夷如匈奴、義渠等等。《朝律》提及的護衛儀仗僅數十人(律文中明確提到的有四十二人),較高祖初年長樂宮初成朝儀護衛儀仗數百人為少。此外,“平明”一般認為是黎明前,對應具體時間應為夜裏3點一5點。宮裏要步行,走到也就差不多啦。平明後不許進入。
圖一: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編著《漢長安城未央宮1980一1989年考古發掘報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
[2] 《歷史研究》2016年第5期。本人曾有幸擔任陳蘇鎮教授教育部重點課題《從未央宮到洛陽宮:兩漢魏晉宮禁制度考論》匿名評審人。
[3] 彭浩主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文物出版社2022年11月,第211-213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3年5月7日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