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3-05-15 08:51:06 瀏覽次數:625
- 張家山漢簡《祠馬禖》札記
-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
(首發)近日研讀新發表的張家山三三六號漢墓竹簡《祠馬禖》一篇,有一些粗淺的想法,草成一篇小文,以就正於方家。下面先列出整理者的釋文,[1]然後逐條討論相關問題:
祠置狀:三席,席四腏(餟)。從者在後,亦四腏(餟)。其一東鄉(向),牡石居中央。1一席南鄉(向),一席北鄉(向)。先腏(餟)石上,沃以酒。祠及炊亨(享)毋令女子。2已食,盡取餘骨貍(埋)地中,毋予女子及犬其骨。3三意欺(祈)曰:敢謁日丙馬祺〈禖〉、大宗、小宗,馰簪褭,皇神,下延次席。4某以馬故,進美肥生(牲),君幸繹(釋)駕,就安席,爲某大客。因搣(滅)毛5以蔡(祭)。祝曰:君且房(仿)羊(佯),臣請割亨(享)。因殺豚,炊孰(熟),復進。祝如6前曰:自(饗)進生,今進孰(熟),君强㱃(飲)强食。予某大福,毋予駠(騮)、駹、7驪、馼、
(騠)千秋。勿予口疾,令食百草英。毋予腹疾,令爲百草8橐。毋予頸疾,令善持厄(軛)衡。勿予足疾,令善走善行。勿予9?(脊)疾,令爲百?(體)剛。勿予尾疾,令敺(驅)閩(蚊)䖟(虻)。10
簡1“其一東向,牡石居中央”,注釋:“牡石,社主。……於此代作馬禖神位。”對“牡”字未作解釋。馬禖神主以“牡”爲名,可能有兩重含義。一,馬是陽剛的象徵,《周易•說卦》“乾爲馬”,故馬尚牡,如《文選》枚乘《七發》“鐘岱之牡”,呂注:“牡馬也。”[2]故馬禖以“牡”爲名。二,“牡”和“戊”都是明母幽部字,郭店簡和馬王堆帛書都有相通之例,[3]如《老子》“未知牝牡之合”,郭店簡“牡”作“戊”。神主以“牡”爲名,可以通“戊”。古人以天干配五方,戊屬中央。《說文》:“戊,中宮也。”《漢書•郊祀志下》“耕耘五德”,顏注引晉灼曰:“中央戊。”馬禖神主“居中央”,所以稱“牡(戊)石”。
“牡石居中央”,注釋:“即居東向之席的中央。”按,這樣解釋大概是因爲“牡石居中央”緊接著“其一東向”而言,但是這個解釋不太明晰,“席的中央”是指席上正中間的位置嗎?下文說“先餟石上,沃以酒”,席是請神靈就坐受祭的地方,若先被酒澆濕,似亦不合事理,席上恐怕不是放置神主之處。“中央”通常是對東西南北四方位而言,東向、南向、北向三張席合圍成一個“匚”字形,“牡石”應該處在三張席圍成的矩形區域的中央。大概因爲漢代東向是尊位,所以先敘述東向席,然後敘述中央,然後才敘述南北二席。
簡4“三意欺”,整理者無注。按,“三意”下當逗,“意”讀爲“噫”。《禮記•曾子問》“祝聲三,告曰:……”,鄭玄注:“聲,噫歆警神也。”孔穎達正義:“古人發聲多云‘噫’,故知此‘聲’亦謂噫也。凡祭祀,神之所享謂之歆。今作聲,欲令神歆享,故云‘歆警神也’。”
“欺”,整理者讀爲“祈”,可從,其通假可參考“旗”與“旂”。[4]北大秦簡《祠祝之道》有兩个“欺”字:[5]
欺一上酒,四上而潏。
拜,乃餟,上湯,欺用。
田天讀爲“期”。參照《祠馬禖》,疑亦當讀爲“祈”。“祈一上酒”是說每祈禱一次就上一次酒,“祈用”是說祈禱時用。
簡4“敢謁日丙馬祺〈禖〉”,整理者以“祺”爲“禖”的誤字,可從。《說文》訓爲“欺也”的“諆”字,古代字書中或訓爲“謀”,如《廣韻•之韻》:“諆,謀也。”又《集韻•之韻》:“諆……一曰謀也。”參照《祠馬禖》“禖”誤爲“祺”之例,訓“謀”的“諆”可能也只是“謀”的訛字。
簡4“敢謁日丙馬祺〈禖〉、大宗、小宗,馰簪褭,皇神”,注釋:“馰,亦作‘旳’。《說文•馬部》:‘馰,馬白額也。’……馰簪褭,疑指馬額所飾當盧及絡帶。”按,整理者對“馰簪褭”的解釋放在上下文似不易講通。疑“馰簪褭”和上面的“日丙馬祺〈禖〉、大宗、小宗”都是“謁”的賓語,是受祭的神靈。古代有一種神馬叫“要褭”,如《呂氏春秋•離俗》:“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也寫作“騕褭”,如《初學記》卷29引《漢書音義》曰:“騕褭者,神馬也,赤喙黑身。”“要”聲字和“勺”聲字音近可通,如“要”和“約”,疑“馰簪褭”與“騕褭”有關,在簡文中指一種馬神。
“皇神”,疑當連下四字爲句,指上面說的幾種神靈,是“下延次席”的主語,可參看秦簡《祠祝之道》“神次席”“神皆次席”。
“延”,注釋引《說文》“長行也”爲釋,不確。當讀爲“㢟”(“延”“㢟”本一字分化),《說文》“安步㢟㢟也”。《楚辭•九辯》“擥騑轡而下節兮,聊逍遙以相佯”,王逸注:“安步徐行”,《祠馬禖》描述神靈的話正可與之對讀:“君幸釋駕”,說明神靈是乘馬車而來,請神靈賞臉下車;“延(㢟)”,是請神靈安步徐行;“君且仿佯”,是請神靈“聊逍遙以相佯”。
田天把《祠祝之道》“次席”之“次”解釋爲動詞,訓爲“即”“就”,《祠馬禖》“次席”下文又說“就安席”,可爲佳證。
簡5-6“因搣毛以祭”,注释:“搣,讀作‘滅’。‘滅毛’,指馬毛盡脫。”似乎是把“因”理解爲“因爲”,“搣毛”理解爲祭祀的原因。按,這句是接著“(神靈)就安席,爲某大客”說的,自“祈曰”以下至“爲某大客”是施祭者說的話,下文“祝曰:君且仿佯,臣請割亨(烹)”也是施祭者說的話,[6]而中間“因搣毛以祭”則是插入的敘事之辭,下文“祝如前曰”前面的“因殺豚,炊熟,復進”也是插入的敘事之辭,都不是施祭者說的話。對照秦簡《祠祝之道》“神次席,御吏皆拜,乃餟”,神靈就位之後就該說祭祀的行爲和祝詞了,“因”在這裡的意思不是“因爲”(因果連詞),而是“於是”(順承連詞),和下文“因殺豚”的“因”用法相同。“搣毛以祭”意思是以“搣毛”的方式來祭,整理者的解釋不合句法。
“落葉掃秋風”認爲“搣”可如字讀,拔除,可從。馬王堆帛書《養生方》“取雄雞一,産搣”,“取雞纔能卷者,産搣,盡去毛”,[7]原整理者注釋:“産搣,即生搣,意爲使雞活著把羽毛拔出。”[8]“搣毛”之意同此。“shanshan”認爲被“搣毛”的應當是禽類犧牲。[9]但是上文說祭祀用的是“肥牲”,應即下文所殺之豚,與秦簡《馬禖》“肥豚清酒美白粱”亦相合,[10]並沒有提到用禽類祭祀,“搣毛”應是指拔去豚的毛。
簡7“自(饗)進生”,“shanshan”把“
”釋爲“襄”,讀爲“曩”,與“今”相對,可從。《宋書》卷56《孔琳之傳》:“此之爲敝,著於自曩。”“自曩”就是往昔,簡文此處意爲“剛才”,“進生”是指上文“搣毛以祭”。從上引《養生方》“産搣”的含義來看,“進生”之“生”可能兼有“活物”(與死相對)、“生肉”(與熟相對)兩重含義。
簡7“君强飲强食。予某大福”,“食”下句號當改爲逗號,“食”、“福”押職部韻。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祠》:“祝曰:‘……勉飲食,多投福。’”(145-146)語境、文意、韻脚字全同,可以對照。
簡7-簡8“毋予駠、駹、驪、馼、千秋”,整理者把五個從“馬”的字都解釋爲馬的類名,又疑句首的“毋”爲衍文。“落葉掃秋風”把“馼”改釋爲“駮”,“
”改釋爲“騩”,均可從,但是引《説文·馬部》“騩,馬淺黑色”,似仍以爲馬類名。按,“駠、駹、驪、駮”四字下都有勾乙形的專名符號“
”,而“騩”沒有,疑非馬名。疑“騩”和“千秋”當斷開,分屬上下句,讀爲:“毋予駠、駹、驪、駮騩。千秋勿予口疾……。”“千秋”引領六個“毋/勿予”排比句,意思是永遠不要降下(災害給馬),“千秋”是狀語,和秦簡《馬禖》“歲不敢忘”的“歲”語法地位相同。“騩”從上爲句,句首“毋”非衍文,“騩”讀爲“瘣”。《詩·周南·卷耳》“我馬虺隤”,三家詩“虺”作“瘣”,[11]《正義》引孫炎云:“馬退不能升之病也。”因爲是說馬,所以寫作從“馬”。“虺隤”是連綿詞,“瘣”與“虺隤”大概是疾言和緩言的區別,類似“鄒”和“邾婁”的關係。“毋予駠、駹、驪、駮瘣”,是說不要給駠、駹、驪、駮等各種馬降下瘣病,句法與下文“勿予口疾”“毋予腹疾”“毋予頸疾”“勿予足疾”“勿予脊疾”“勿予尾疾”相同。因爲“瘣”不是某個具體身體部位的疾病,與口疾、腹疾、頸疾、足疾、脊疾、尾疾不同,所以放在前面單說。這句話的位置和語義大致和秦簡《馬禖》“主君笥屏詷馬,毆其殃,去其不祥”相當。
簡10所釋“尾”字作,實爲“犀”字,可對照睡虎地秦簡“犀”字
(《爲吏之道》17)。“犀”從“尾”聲,故可讀爲“尾”。
[1] 彭浩主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物出版社2022年,上冊第157-158頁。下引整理者意見出處皆同此,不另注。
[2] 《故訓匯纂》“牡”下引此注,斷作:“牡,馬也。”恐不確,“牡”不能泛指馬。
[3]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9頁。
[4]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第338頁。
[5] 田天:《北大藏秦簡〈祠祝之道〉初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第38頁。下引《祠祝之道》簡文及田天說出處皆同此。
[6] 篇中“亨”皆當讀爲“烹”,從“落葉掃秋風”,參看張家山漢墓竹簡(336號墓)《祠馬禖》初讀 - 簡帛研讀 - 簡帛網 - Powered by Discuz! (bsm.org.cn)。下引“落葉掃秋風”的意見出處同此。
[7]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第6冊,中華書局2014年,第40、47頁。
[8]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肆]》,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01頁。
[9] 張家山漢墓竹簡(336號墓)《祠馬禖》初讀 - 簡帛研讀 - 簡帛網 - Powered by Discuz! (bsm.org.cn)。下引“shanshan”的意見出處同此。
[10] 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壹》,釋文第507頁,圖版第1250-1252頁。
[11]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中華書局1987年,第25-26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3年5月13日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