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3-09-13 08:29:07 瀏覽次數:1052
- 《天回醫簡》讀札(三十九)
-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一 《犮理》簡十六釋文作:
〼□□□曰:心志□□,族(腠)理發勶,陷谷相通。其年廿以上,五十以下,其志行 一六[1]
今按:“志”下一字圖版作,其左部从“童”較為清晰,右部从“力”依稀可辨,對比簡六的兩個“勭”(動)字、,應當釋作“勭”(動)。《春秋繁露·二端》:“內動於心志,外見於事情。”[2]簡文的“心志勭(動)□”與“族(腠)理發勶”相對為文,“勭(動)”與“發”對應,均是動詞。“勭(動)”在此處當訓搖動之意。《楚辭·九章·抽思》:“悲秋風之動容兮”,王逸注:“動,搖也。”釋文可以補作:
〼□□□曰:心志勭(動)□,族(腠)理發勶,陷谷相通。其年廿以上,五十以下,其志行 一六二 《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簡五一釋文作:
• 東南風之風。惡風,見風身(熱),頭痛,少氣而汗出不已,〼 五一
今按:整理者所疑的“已”字圖版作,此字與《逆順》所見的“已”字寫法筆順有很大差異,釋“已”實誤。簡五八“已”字作,簡二九“已”字作,簡二八“已”字作,此三字的起筆“橫折”均以橫筆向右拖行,筆勢較平,變折畫時猝然向左下方內收,角度為銳角,並且“橫折”由一筆連寫而成。而字起筆却為“一撇”加“橫鉤”,由兩筆寫成且夾角近90度,絕非“已”字。由於其中部還有明顯的“點畫”,故對比簡五三的“多”字,疑此字應釋作“多”。我們截取簡五三“多”字上部作,與筆劃走向如出一轍。惡寒者,有時反而無汗或少汗。《時病論》:“風中夾寒,人感之者,即寒熱頭痛,汗出不多。”釋文可以訂作:
• 東南風之風。惡風,見風身(熱),頭痛,少氣而汗出不多,〼 五一三 《脈書·下經》簡二一四至二一五的釋文作:
病:心痛,心盈,煩心,訽□□腹□□腸惟□□□□□□□得後與氣則律然,不耆(嗜)食,瘕﹂,水,閉,善 二一四 怒,心愓,善悲,善恐,不耆(嗜)卧,強吹(欠),三者同,死。唐(溏)渫(泄),後深不收,死。水與閉同,死。地氣也,死脈勿治。二一五[3]
今按:訽,《説文》:“詬或从句”,“訽”即“詬”字。訽(詬),即《詩·綢繆》:“今夕何夕,見此邂逅”之“邂逅”一詞的倒文“逅邂”。《韓詩》云:“邂覯,不固之貎。”[4]古逅、覯通用。“見此邂逅”,“逅”,《經典釋文》作“覯”,云:“本又作逅”。[5]邂逅,又可作“迦逅”,《太玄·迎》:“迎父迦逅。”(晉)范望注:“迦逅,邂逅,解脱之貌也。”《莊子·天下》:“謑髁無任。”《釋文》:“謑髁,訛倪不正貎。”成玄英疏:“謑髁,不定貌。”林希逸曰:“謑髁,不正不定之貌。 ”簡文的“訽(逅邂)”或是形容“心痛,心盈,煩心”伴生的不固之貌,疑與《素問·診要經終論》:“令人解墯”[6]之“解墯”義近,指身體怠惰懶散、鬆懈如脱。此外,“邂逅”在傳世文獻中還見作解構、喫詬、解垢、奊詬、謑髁等。[7]釋文可以訂作:
病:心痛,心盈,煩心,訽(逅)(邂)□□腹□□腸惟□□□□□□□得後與氣則律然,不耆(嗜)食,瘕﹂,水,閉,善 二一四 怒,心愓,善悲,善恐,不耆(嗜)卧,強吹(欠),三者同,死。唐(溏)渫(泄),後深不收,死。水與閉同,死。地氣也,死脈勿治。二一五
[1]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文物出版社2022年11月,第69頁。
[2] (清)蘇輿撰;鐘哲點校:《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12(2015.10重印),第153頁。
[3] “不收”前一字,我們補釋作“深”,見拙文《<天回醫簡>讀札(十)》,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3月29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8956.html。
[4]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朱傑人,李慧玲整理:《毛詩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554頁。
[5] (唐)陸德明撰;張一弓點校:《經典釋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07頁。
[6] 郭靄春主編:《黃帝內經素問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146頁。
[7] 蕭旭:《<淮南子·俶真篇>校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年1月19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385。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3年9月12日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