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4-06-17 11:14:08 瀏覽次數:611
- 《懸泉漢簡(叁)》札記(十二)
-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簡牘研究中心)
(首發)2024年4月24日週三晚,“簡讀西北”工作坊第86期在西北師範大學致公樓B區518室舉行,本次讀簡活動由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2023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徐舒琦領讀,洪帥教授指導,研讀內容爲《懸泉漢簡(叁)》Ⅱ90DXT0114④:189——Ⅱ90DXT0114④:279及相關簡文。本次讀簡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試述如下。
一、補釋“銖” (1)……葆養傳馬一匹,騂,乘,左剽,齒十九歲,高五尺七寸半寸,名赤□,□八月辛酉日…… 病不可用□□□縣泉嗇夫 ……西疾不可□審……□□移……縣泉嗇 A
……它如爰書,敢言之 B Ⅰ90DXT0210①:110AB《懸泉漢簡(貳)》343頁
按:例(1)中“赤”後一字未釋,原圖爲,左右結構明顯,左爲“釒”,右爲“末”,疑爲“銖”字的異寫。漢簡中“銖”字比較規範的寫法作懸泉漢簡Ⅱ90DXT0112③:170、居延漢簡225.042、居延漢簡225.042、居延漢簡016.011等,但更多的是省寫“朱”左上角的“丿”,變成“未”或“末”,如懸泉漢簡Ⅱ90DXT0113④:31、懸泉漢簡Ⅱ90DXT0114④:190、懸泉漢簡Ⅱ90DXT0114④:190、敦煌漢簡1408、敦煌漢簡1408、肩水金關漢簡73EJD186A、玉門關漢簡1408、懸泉漢簡Ⅱ90DXT0112②:8、懸泉漢簡Ⅱ90DXT0111①:271+247。例(1)中的“銖”字即是省寫了右邊“朱”左上角的“丿”。
例(1)爲傳馬疾病爰書,“赤銖”是馬的名字,馬名爲“赤銖”的簡如下:
(2)傳馬一匹,騂,乘,左剽,右刪,齒十九歲,高五尺六寸 名曰赤銖 Ⅱ90DXT0114④:190 《懸泉漢簡(叁)》501頁
故,例(1)應補釋爲:
(1)……葆養傳馬一匹,騂,乘,左剽,齒十九歲,高五尺七寸半寸,名赤銖。□八月辛酉日…… 病不可用□□□縣泉嗇夫 ……西疾不可□審……□□移……縣泉嗇 A
……它如爰書,敢言之 B Ⅰ90DXT0210①:110AB《懸泉漢簡(貳)》343頁
又,例(2)是傳馬名籍簡,例(1)與例(2)所記載的馬的品種、顏色、年齡、名字相同,因此可推出例(1)與例(2)所記載的馬匹爲同一匹馬。二、補釋“騎” (1)〼□馬一匹,騧,乘,左剽,文四下,白鼻、前左足、後右足,齒十一歲,高五尺九寸半寸。迺二月壬辰,病狂,不(觚) Ⅱ90DXT0114④:197《懸泉漢簡(叁)》502頁
按:例(1)首字未釋,原圖爲,疑为“騎”字。在懸泉漢簡中,根據懸泉置的功能性質和馬匹的使用情況,馬匹的種類有傳馬、驛馬、騎馬、柱馬、萃馬、角馬。[1]通過字形對比,該字應釋爲“騎”字,“騎”字右下“口”和“亅”與本簡殘字相符。《懸泉漢簡》中,“騎”的字形有Ⅱ90DXT0112③:119、Ⅰ90DXT0109②:7、Ⅱ90DXT0111①:62、Ⅰ90DXT0112①:65 。另外,其他西北漢簡中也有相似的“騎”字,如《居延漢簡》560.027,《肩水金關漢簡》73EJT1:158,《居延新簡》EPT68.88、EPT68.87。
《懸泉漢簡》中記載“騎馬”簡有如下:
(2)〼助傳騎馬一匹,騩,牡,齒十六歲,高五〼 Ⅱ90DXT0114②:133《懸泉漢簡(叁)》366頁
(3)騎馬一匹,騩,牡,齒六歲,高五尺八寸〼 I 90DXT0209S:15《懸泉漢簡(貳)》314頁
(4)出 以食福祿傳馬二匹
祿福廣至騎馬各一匹,·凡四匹,匹再食。 元始□〼 I 90DXT0114①:9《懸泉漢簡(壹)》481頁
(5)〼其六匹騎馬 〼
〼十二匹傳馬 〼 Ⅰ90DXT0111①:8《懸泉漢簡(壹)》319頁
(6)·元延二年六月盡三年 回 六月徒官奴婢驛 回 騎馬稟致籍 Ⅱ90DXT0111①:85A《懸泉漢簡(貳)》439頁
(7) 縣泉角馬四匹 角牛六 遣吏輸騎馬東官造Ⅱ90DXT0114③:421《懸泉漢簡(叁)》442頁
(8)出粟十八石 騎馬六十匹,都吏王卿所送
烏孫客 元延四年六月戊寅縣泉嗇夫訢付敦煌尉史襃馬 Ⅱ90DXT0114③:454《懸泉漢簡(叁)》449頁
(9)入粟 以食騎馬五十匹迎護羌
士卅五人 元始〼 Ⅱ90DXT0114④:36 《懸泉漢簡(叁)》483頁
傳世文獻中也有“騎馬”的記載。《史記‧匈奴列傳》:“獻橐他一匹,騎馬二匹,駕二駟。” [2]
故本簡首字應釋爲“騎”,而非“傳”字。本簡可補釋爲:
〼騎馬一匹,騧,乘,左剽,文四下,白鼻、前左足、後右足、齒十一歲,高五尺九寸半寸。迺二月壬辰,病狂,不(殘觚) Ⅱ90DXT0114④:197《懸泉漢簡(叁)》502頁三、“它”改釋爲“也” 善哉,病,予之危;不病,它予之高,入秋冬爲夏〼 Ⅱ90DXT0114④:191《懸泉漢簡(叁)》501頁
按:本簡中“它”字原圖爲,根據語境以及西北汉简“它”“也”二字混用情况,當釋爲“也”。
“病,予之危;不病,它予之高”該句中“病”與“不病”相對,“危”與“高”相對。按照原釋“它”屬後,“予”是第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它”是代詞,稱人以外的事物,兩個代詞連用做主語,且缺少並列連詞,不知其所指,句意不通順。此外,“它予之高”與前句“予之危”句式結構不工整。
《懸泉漢簡》中“它”字較爲規範的寫法作Ⅱ90DXT0114③:528、I 90DXT0209S:150、Ⅱ90DXT0114③:611、Ⅰ90DXT0109S:100A、Ⅰ90DXT0114①:21。
《懸泉漢簡》中“也”字較爲規範的寫法作Ⅰ90DXT0111S:39A、Ⅰ90DXT0111②:42、Ⅰ91DXT0401④:1A、Ⅱ90DXT0111②:194、Ⅰ90DXT0205②:21、Ⅱ90DXT0114④:100A。
但是“它”的字形在書手書寫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乚”與“宀”上的“丶”連在一起,變成一筆,如Ⅰ91DXT0309③:57、Ⅰ91DXT0309③:141、Ⅰ91DXT0309③:200、Ⅰ90DXT0112③:89B、Ⅰ91DXT0309③:56、Ⅰ90DXT0208S: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草化,“宀”左邊的“丶”省去,字形與“也”相混,如Ⅰ90DXT0116②:118B、Ⅱ90DXT0114②:35、Ⅰ90DXT0205②:21。
“也”的字形在書手書寫過程中也發生了變化,左邊多了一“丶”,與“它”字字形相混,如Ⅱ90DXT0112③:8、Ⅱ90DXT0114②:277、Ⅱ90DXT0114④:272、Ⅰ90DXT0210①:39+40。
通過“它”“也”字形對比,可見二字字形混用情況較爲常見,反映出這一時期漢字的隸變情況。因此,分辨“它”和“也”的字形,需要結合其出現的語境,理解具體含義,以避免誤釋。
秦至西漢早期,“它”“也”在字形上區分明顯。從西漢中晚期開始,二者在字形上逐漸混同,並且出現了混用現象,需要根據具體語境來判斷。到了西漢晚期之後,二者字形上的差別再度明顯。[3]“它”“也”二字字形上的混淆主要是由於在隸變過程中形體越來越相近,不僅形近,其音本也相近。[4]“它”改釋爲“也”,本簡改釋爲:
善哉,病,予之危;不病也,予之高,入秋冬爲夏〼 Ⅱ90DXT0114④:191《懸泉漢簡(叁)》501頁
改釋後,“也”屬前句,位於句尾,表示停頓,是句末語氣詞,位置合理,句意通順,且“予之高”與前句“予之危”形成對仗工整的句式。四、補釋“一” 〼十三 九 廿三 廿六 卅九 百五十三 Ⅱ90DXT0114④:200A《懸泉漢簡(叁)》502頁
按:本簡只釋出了一行,但“卅”右邊有一字未釋,圖版爲,應釋爲“一”字,《懸泉漢簡》中“一”的字形有Ⅰ90DXT0109②:17、Ⅰ90DXT0109③:11、Ⅰ90DXT0109②:20、Ⅰ90DXT0110②:31、Ⅰ90DXT0112②:23B。
“一”字上方有一殘字未釋,圖版爲,因殘缺太多,未能釋出,應標出殘字符號“□”。
故,本簡應補釋爲兩行:
〼□ 一
〼十三 九 廿三 廿六 卅九 百五十三 Ⅱ90DXT0114④:200A《懸泉漢簡(叁)》502頁五、補釋“鴻”和“鴻嘉” (1)〼□ 縣泉置 縣泉置 □□〼 Ⅱ90DXT0114④:206《懸泉漢簡(叁)》503頁
按:簡(1)第一個字未釋,原圖爲,上下結構明顯,可以看清楚的部件有上部“氵”“丨”,下部“木”,疑爲“鴻”字。《懸泉漢簡》中“鴻”字較爲規範的寫法有Ⅰ90DXT0110①:15、Ⅰ90DXT0114①:237A、Ⅰ91DXT0405④A:14、Ⅱ90DXT0111②:178、Ⅰ90DXT0111②:39。簡(1)圖中的第一個字是“鴻”的特殊寫法,左中右結構寫成上下結構,“鴻”字右下部分寫成了“木”的字形並居中,中間的“工”簡寫爲“丨”,右上角是“鳥”字的上半部分。《懸泉漢簡》中,類似的“鴻”字有Ⅱ90DXT0111①:36、Ⅱ90DXT0111①:28、Ⅱ90DXT0113②:103、Ⅱ90DXT0114②:158、Ⅱ90DXT0114③:163等。
簡(1)倒數第二個字未釋,原圖爲,與第一個字的上半部分字形相似,部件爲“氵”“丨”,還有“鳥”的上半部分,“鳥”的下半部分省寫爲“丶”,是左中右結構,是“鴻”的草寫,《懸泉漢簡》中,這樣的“鴻”字有Ⅱ90DXT0111②:127、Ⅱ90DXT0111①:146、Ⅱ90DXT0111①:95、Ⅱ90DXT0111①:115、Ⅱ90DXT0114③:451、Ⅱ90DXT0114①:3、Ⅱ90DXT0113③:2。
最後一個殘字未釋,原圖爲,結合上一個“鴻”字,疑爲“嘉”字,該殘字剩餘字形是“嘉”字的右小半部分,《懸泉漢簡》中,“嘉”的字形有Ⅱ90DXT0111①:25、Ⅱ90DXT0111①:174、Ⅰ90DXT0110①:15、Ⅰ90DXT0110①:20、Ⅱ90DXT0113③:1、Ⅱ90DXT0113④:3、Ⅱ90DXT0114①:117B、Ⅱ90DXT0114②:187、Ⅱ90DXT0114③:404。
“鴻嘉”是西漢時期皇帝漢成帝劉驁的第四個年號,公元前20年至公元前17年,共計四年。《懸泉漢簡》中有“鴻嘉”年號的簡頗多,如:
(2)· 縣泉置鴻嘉五年七月□□□□〼 Ⅱ90DXT0113③:61《懸泉漢簡(叁)》298頁
(3)·縣泉置鴻嘉〼 Ⅱ90DXT0114②:245《懸泉漢簡(叁)》383頁
(4)·縣泉鴻嘉三年四月〼 Ⅱ90DXT0114S:1《懸泉漢簡(叁)》554頁
(5)鴻嘉五年三月辛卯朔癸巳,縣泉置嗇夫敞敢言之,廷書曰前府調墾田糴書言糴得 Ⅱ90DXT0114③:408《懸泉漢簡(叁)》440頁
(6)入白粱粟十石 鴻嘉四年七月丁酉,縣泉置嗇夫敞受遮要置嗇夫誼 (右齒) Ⅱ90DXT0113③:2《懸泉漢簡(叁)》290頁
本簡爲習字簡,“縣泉置”是地名,“鴻嘉”是年號,在鴻嘉年間縣泉置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驛站,並且二者組合常見。
故,簡(1)應補釋爲:
〼鴻 縣泉置 縣泉置 鴻嘉〼 Ⅱ90DXT0114④:206《懸泉漢簡(叁)》503頁
參考文獻:
[1]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叁)》,中西書局,2023年。
[2]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貳)》,中西書局,2022年。
[3]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壹)》,中西書局,2019年。
[4] 李洪財:《漢代簡牘草書整理與研究》(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
[1] 張俊民著:《敦煌懸泉置出土文書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第342頁。
[2] [漢]司馬遷 撰,[南朝宋]裴駰 集解,[唐]司馬貞 索隱,[唐]張守節 正義;中華書局編輯部 點校:《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2896頁。
[3] 劉豔娟,張再興.秦漢簡帛中“它”“也”及從“它”、從“也”之字研究J.中國文字研究,2020(01):98-110.
[4] 黃德寬:《說“也”》,《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1997年,第827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4年6月16日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