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4-06-17 11:15:41 瀏覽次數:1088
- 《懸泉漢簡(叁)》札記(十三)
-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簡牘研究中心)
(首發)2024年4月24日週三晚,“簡讀西北”工作坊第86期在西北師範大學致公樓B區518室舉行,本次讀簡活動由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2023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徐舒琦領讀,洪帥教授指導,研讀內容爲《懸泉漢簡(叁)》Ⅱ90DXT0114④:189——Ⅱ90DXT0114④:279及相關簡文。此次讀簡後已寫成札記(十二),但拙見未盡,續寫如下。
一、補釋“止” 〼□□ □□史將□府毋有以書言須 Ⅱ90DXT0114④:212《懸泉漢簡(叁)》504頁
按:本簡第四個字未釋,原圖爲,筆畫“
”、“丨”“丶”較清晰,應爲“止”字。《懸泉漢簡》中,“止”的字形有
Ⅱ90DXT0114④:332、
Ⅱ90DXT0111②:43、
Ⅱ90DXT0114⑤:40、
Ⅱ90DXT0114④:324、
Ⅰ90DXT0116②:118A、
Ⅰ90DXT0116②:118A、
Ⅰ91DXT0309③:9、
Ⅱ90DXT0112③:164、
Ⅰ91DXT0403④A:6。
故,本簡補釋爲:
〼□□ □止史將□府毋有以書言須 Ⅱ90DXT0114④:212《懸泉漢簡(叁)》504頁二、補釋“李”“足”“里”“出”“縣泉”“河”,“千”改釋爲“十” ……三千〼
……〼 Ⅱ90DXT0114④:223B《懸泉漢簡(叁)》505頁
按:本簡墨跡不清晰,儘釋出第六和第七個字,分別爲“三”“千”。
首先,右列第二個字未釋,原圖爲,上下結構,上部“土”,下部“子”,疑爲“李”字的異寫。《懸泉漢簡》中,“李”的規範寫法有
Ⅰ90DXT0112①:5、
Ⅰ90DXT0114①:29、
Ⅰ90DXT0114①:145等。進一步草化,“木”的“丿”和“丶”連成一筆“一”,形成“土”字,有的“土”下面會出頭,這樣的“李”有
Ⅰ90DXT0109S:14 、
Ⅰ90DXT0114③:134、
Ⅰ90DXT0210 :+73、
Ⅰ90DXT0309 :204、
Ⅰ90DXT0109S:117、
Ⅰ90DXT0114③:63、
Ⅰ90DXT0114②:36、
Ⅰ90DXT0110①:38。
右列第三個字未釋,原圖爲,上下結構,上部“口”,下部草化的撇折,部件明顯,疑爲“足”字。《懸泉漢簡》中,這種字形的“足”有
Ⅰ90DXT0109②:48A+65A、
Ⅰ90DXT0110②:20C、
Ⅰ90DXT0116S:88A、
Ⅱ90DXT0114④:197、
Ⅱ90DXT0114④:175、
Ⅱ90DXT0114④:327。
右列第四個字未釋,原圖爲,上下結構,上部似“口”,下部出頭的“王”,疑爲“里”字。《懸泉漢簡》中,這種字形的“里”有
Ⅰ90DXT0114③:24、
Ⅰ90DXT0112②:11A、
Ⅰ90DXT0114①:13+103、
Ⅰ90DXT0114②:21、
Ⅰ90DXT0114①:5、
Ⅰ90DXT0116②:11、
Ⅰ90DXT0109③:13A、
Ⅰ90DXT0109②:4A、
Ⅰ90DXT0110③:2、
Ⅰ90DXT0112④:15、
Ⅱ90DXT0111②:18
Ⅰ90DXT0116②:127。
右列第七個字釋爲“千”,原圖爲,原圖沒有“千”上部的“丿”,應改釋爲“十”。《懸泉漢簡》中,“十”的字形有
Ⅰ90DXT0109S:117、
Ⅰ90DXT0110①:61、
Ⅰ90DXT0111②:20、
Ⅰ90DXT0208S:6、
Ⅰ90DXT0109②:4A。
左列第一個字未釋,原圖爲,字形簡單,容易辨認,字形爲“土”,疑爲“出”字的異寫。“出”字應位於簡的中間,但整體位置偏左,第一筆“丨”和第二筆“一”位於簡的左邊,第三筆“一”從左邊起筆,寫到右邊。《懸泉漢簡》中,“出”的規範寫法有
Ⅰ90DXT0110①:61、
Ⅱ90DXT0114②:187、
Ⅱ90DXT0114③:4、
Ⅱ90DXT0114③:64、
Ⅱ90DXT0114③:533A、
Ⅱ90DXT0114④:5。進一步草化,下面的兩端的“丶”省去一端的“丶”,或全部省去,如
Ⅰ90DXT0111②:28、
Ⅰ90DXT0109②:9、
Ⅰ90DXT0110①:83、
Ⅰ90DXT0111②:86、
Ⅰ90DXT0112③:31、
Ⅱ90DXT0113④:9。再進一步草化,上面的兩端的“丶”省去一端的“丶”,或全部省去,如
Ⅰ90DXT0111②:16、
Ⅰ90DXT0112②:133、
Ⅰ90DXT0112②:81、
Ⅰ90DXT0112②:23A、
Ⅰ90DXT0114③:123、
Ⅰ90DXT0116②:91、
Ⅰ90DXT0112③:74、
Ⅰ90DXT0109S:143、
Ⅰ90DXT0112①:112、
Ⅰ90DXT0112③:113、
Ⅰ90DXT0112③:118。
左列第四個字未釋,原圖爲,字跡漫漶,但仍能看出左右結構,左上“目”,右下“小”部件明顯,疑爲“縣”字之殘。《懸泉漢簡》中,“縣”的字形有
Ⅰ90DXT0109②:39+44、
Ⅰ90DXT0109②:19、
Ⅰ90DXT0109②:72、
Ⅰ90DXT0110②:10、
Ⅰ90DXT0110②:17、
I 90DXT0208②:10。
左列第五個字未釋,原圖爲,上下結構,上部“白”,下部“小”,部件明顯,疑爲“泉”字。《懸泉漢簡》中,“泉”的字形有
I 90DXT0114①:217A、
I 90DXT0112①:61B、
Ⅰ90DXT0109②:6、
Ⅰ90DXT0110①:118、
Ⅰ90DXT0112①:17。且與上一字“縣”搭配組合爲“縣泉”一詞,在懸泉漢簡中較爲常見。
左列第七個字未釋,原圖爲,左右結構,左邊“氵”旁,右邊“可”部件明顯,疑爲“河”字。《懸泉漢簡》中,“河”的字形有
I 90DXT0110①:81A、
Ⅰ90DXT0110②:2、
Ⅰ90DXT0110①:81A、
Ⅰ90DXT0111②:65、
Ⅰ90DXT0110②:8。
故,本簡補釋爲:
□李足里□三十〼
出 □□縣泉□河〼 Ⅱ90DXT0114④:223B《懸泉漢簡(叁)》505頁三、補釋“年” (1)〼書一封 □□□ 四月己酉〼
山到日蚤夕付萬□〼 Ⅱ90DXT0114④:232《懸泉漢簡(叁)》506頁
按:本簡最後一個殘字未釋,原圖爲,可以看出“萬”字下有“
”這樣的字形,根據上一個字“萬”,該字疑爲“年”字之殘,殘餘筆畫“
”爲“年”的上部“丿”和“丨”交接的部分。《懸泉漢簡》中,“年”的字形有
Ⅰ90DXT0109S:22、
Ⅰ90DXT0109S:5、
Ⅰ90DXT0109②:23、
Ⅰ90DXT0109S:166、
Ⅰ90DXT0110①:116。與例(1)殘字上部相像,應釋爲“年”字。
“萬年”是地名,應是“萬年騎置”,位於縣泉置的東邊。這枚簡是郵書刺,到“日蚤夕”的時候將郵書交付給“萬年”騎置的譯騎,譯騎即驛騎,負責傳遞書信。有關“萬年”的辭例如下:
(2)上書二封 其一封長羅侯
一烏孫公主 甘露二年二月辛未日夕時受平望譯騎當富 縣泉譯騎朱定付萬年譯騎Ⅱ90DXT0113④:65《懸泉漢簡(叁)》307頁
(3)〼延壽受平望譯騎賀到大晨付萬年譯騎 Ⅱ90DXT0113④:104《懸泉漢簡(叁)》313頁
(4)〼一封 五鳳三年十二月庚戌夜食時縣泉譯騎臨付萬年譯騎忠□□Ⅱ90DXT0113④:141《懸泉漢簡(叁)》319頁
故,例(1)應補釋爲:
(1)〼書一封 □□□ 四月己酉〼
山到日蚤夕付萬年〼 Ⅱ90DXT0114④:232《懸泉漢簡(叁)》506頁
又,萬年騎置在懸泉置的東邊,本簡在懸泉置被挖掘出來,所以郵書傳遞方向是由西向東,據此推測“書”字前有一“東”字,但本簡殘斷較多,“書”字上方殘斷,無字可見。四、補釋“粟”“守” (1)〼□十石張□長〼 Ⅱ90DXT0114④:248《懸泉漢簡(叁)》507頁
按:簡(1)首字未釋,原圖爲,雖然字跡漫漶,但仍能看出上下結構,上邊是“覀”,下邊是“木”,疑爲“粟”的異體字“栗”。《懸泉漢簡》中,“粟”字比較規範的寫法有
Ⅰ90DXT0109②:39+44、
Ⅰ90DXT0116S:5、
Ⅱ90DXT0114②:58A等。草化之後,“米”的上面兩“丶”連成一筆“一”,變成“未”,如
Ⅰ90DXT0207③:5、
Ⅰ90DXT0114①:29、
Ⅰ90DXT0114①:143等。進一步草化,省寫“一”,變成“木”,如
I 90DXT0112③:81、
Ⅰ90DXT0108②:20、
Ⅰ90DXT0109②:24、
Ⅰ90DXT0112③:71等。
“粟”是穀子,“石”是漢代容積單位,在漢簡中“粟”通常用“石”作爲單位,如《懸泉漢簡》中:
(2)入白粱粟十石 鴻嘉四年七月丁酉縣泉置嗇夫敞受遮要置嗇夫誼 (右齒)Ⅱ90DXT0113③:2《懸泉漢簡(叁)》290頁
(3)·十二月甲子出粱粟十石付徒彊 十二月戊寅出粱粟十六石三斗付廚
十二月出麥十石付廚治酒 十二月己卯出青粟廿石付廚 Ⅱ90DXT0113④:74 《懸泉漢簡(叁)》308頁
(4)乙未出粟一石直 〼
丙申出粟六斗□ 〼
丁酉出粟四石□ 〼 Ⅰ90DXT0109②:52A《懸泉漢簡(壹)》317頁
(5)出粟二百廿八石九斗六升 〼 Ⅰ90DXT0112③:58《懸泉漢簡(壹)》461頁
簡(1)第五個字未釋,原圖爲,上下結構,上邊“宀”旁,下邊“寸”部件明顯,疑爲“守”字。《懸泉漢簡》中,“守”的字形有
Ⅰ90DXT0109S:92、
Ⅰ90DXT0110②:15、
Ⅰ90DXT0111②:105、
Ⅰ90DXT0112①:65、
Ⅰ90DXT0114①:37+164、
Ⅰ90DXT0114①:47。
故,簡(1)應補釋爲:
(1)〼粟十石張守長〼 Ⅱ90DXT0114④:248《懸泉漢簡(叁)》507頁
參考文獻:
[1]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叁)》,中西書局,2023年。
[2]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貳)》,中西書局,2022年。
[3]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壹)》,中西書局,2019年。
[4] 李洪財:《漢代簡牘草書整理與研究》(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4年6月16日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