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4-09-18 09:19:50 瀏覽次數:308
- 《懸泉漢簡(肆)》綴合札記(三)
-
(北京硬糖娛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發)一 Ⅱ90DXT0115④:154釋文作:
脂二斤八兩以給御 Ⅱ90DXT0115④:154[1]
Ⅱ90DXT0115④:155釋文作:
受王卿金城長郭君卒史□ Ⅱ90DXT0115④:155
兩簡茬口密合,可復原“御”字,對比見下表:表1 彩圖 紅外 原釋“受”字圖版作,據綴合應改釋作“史”,作“御史王卿”。Ⅱ90DXT0112③:83的“史”字即作此形。此外,“脂二斤八兩以給”諸字與“御史王卿金城長郭君卒史”的書體風格不同,亦西北漢簡習見的格式區分。綴合釋文作:
脂二斤八兩以給御史王卿金城長郭君卒史□ Ⅱ90DXT0115④:154+155
完整綴合見附圖A。二 我們與姚磊先生都曾綴合過Ⅱ90DXT0114③:373+293,[2]今在《懸泉》(肆)里找到Ⅱ90DXT0214②:185可以加綴其下,茬口復原“五”字,簡面豎向紋路疏密度一致,對比見下表:
表2 彩圖 紅外 查《形制表》,Ⅱ90DXT0114③:373與293的寬度均爲1.1cm,Ⅱ90DXT0214②:185的寬度爲1.0cm,寬度接近。[3]三簡材質均爲松木,兩個“里”字寫法如出一轍,加之紋路貫通,當可綴合無疑。綴合釋文作:
〼里茭五十里〼 Ⅱ90DXT0114③:373+293+Ⅱ90DXT0214②:185
完整綴合見附圖B。三 Ⅰ90DXT0116S:55AB釋文作:
中孫足下屬□ Ⅰ90DXT0116S:55A
□□□□
□□□□□ Ⅰ90DXT0116S:55B[4]
Ⅱ90DXT0115③:333AB釋文作:
□不意謹道不□ Ⅱ90DXT0115③:333A
□□□□□□
□□□□□□ Ⅱ90DXT0115③:333B
Ⅱ90DXT0115③:411AB釋文作:
之效穀欲中孫取錢顧之後中孫也 Ⅱ90DXT0115③:411A
…… Ⅱ90DXT0115③:411B
三簡茬口密合,存在上下綴合、左右綴合兩種情形,對比見下表:表3 55A+333A+411B 55B+333B+411A 其中,Ⅰ90DXT0116S:55AB與Ⅱ90DXT0115③:333AB是上下綴合的關係,可復原整理者未釋的“決”字,可對比Ⅰ91DXT0309③:166的“決”字。余案此字右側从“夬”,左側隱有點畫,從字形上釋“決”仍然是存疑的。不過,在漢簡書信的套語中“決不”是可以見到的成詞。如肩水金關73EJT29:114AB“少平足下屬決不盡悉謹道明賣履一兩”,[5]故我們暫釋此字爲“決”。Ⅰ90DXT0116S:55AB與Ⅱ90DXT0115③:333AB在上下綴合之後,與Ⅱ90DXT0115③:411AB是左右綴合的關係。55A+333A+411B一面復原“中孫足下屬決不意謹道不”諸字,55B+333B+411A一面復原“之效穀欲中孫取錢顧之”諸字。三簡茬口密合,文字上下左右密合無間,當可綴合無疑。釋文作:
……
中孫足下屬決不意謹道不……Ⅰ90DXT0116S:55A+Ⅱ90DXT0115③:333A+Ⅱ90DXT0115③:411B
……
之效穀欲中孫取錢顧之後中孫也 Ⅰ90DXT0116S:55B+Ⅱ90DXT0115③:333B+Ⅱ90DXT0115③:411A
完整綴合見附圖C1(55A+333A+411B)、C2(55B+333B+411A)。四 Ⅱ90DXT0214②:265釋文作:
傳給懸泉置 Ⅱ90DXT0214②:265
Ⅰ90DXT0109S:6釋文作:
……
自運取前遣佐忠迎受 Ⅰ90DXT0109S:6
兩簡茬口密合,可復原“自”字,對比見下表:表4 彩圖 紅外 兩簡出土點不同。Ⅱ90DXT0214②:265來自探方0214,被《懸泉》(肆)收錄。Ⅰ90DXT0109S:6來自探方0109S,被《懸泉》(壹)收錄。兩簡簡面豎向紋路疏密度一致,書體相類,內容相關,當可跨區綴合。查《形制表》,Ⅰ90DXT0109S:6的寬度1.00cm,厚度爲0.20cm。Ⅱ90DXT0214②:265的寬度爲1.10cm,厚度爲0.30cm。厚度寬度均接近,材質皆爲松木。綴合釋文作:
……
傳給懸泉置自運取前遣佐忠迎受 Ⅱ90DXT0214②:265+Ⅰ90DXT0109S:6
從Ⅰ90DXT0109S:6右側的殘筆看,Ⅱ90DXT0214②:265右側的墨點也是另一行文字的殘筆。故Ⅱ90DXT0214②:265的完殘程度當爲“下殘、右殘”。完整綴合見附圖D。五 Ⅰ90DXT0109S:48釋文作:
永始二年 Ⅰ90DXT0109S:48
Ⅱ90DXT0214②:46釋文作:
年閏月甲子縣泉置嗇夫敞敢言之大司 Ⅱ90DXT0214②:46
兩簡茬口密合,可復原“年”字,對比見下表:表5 彩圖 紅外 兩簡出土點不同。Ⅰ90DXT0109S:48來自探方0109S,被《懸泉》(壹)收錄。Ⅱ90DXT0214②:46來自探方0214,被《懸泉》(肆)收錄。查《形制表》,Ⅰ90DXT0109S:48的寬度爲1.10cm,Ⅱ90DXT0214②:46的寬度爲1.20cm。寬度接近,材質均爲松木。兩簡簡面紋路疏密度一致,文意連貫,書體相類,當可跨區綴合。此外,姚磊先生提出Ⅱ90DXT0214②:46+Ⅱ90DXT0114④:257 可以綴合,[6]可從。如此,以Ⅱ90DXT0214②:46爲中段,其上可與Ⅰ90DXT0109S:48綴合,其下可以Ⅱ90DXT0114④:257 綴合。三段簡來自三個探方,被《懸泉》(壹)(三)(肆)三書分別收錄,顯示了懸泉簡綴合的複雜面貌。綴合釋文作:
永始二年閏月甲子縣泉置嗇夫敞敢言之大司農趙掾即日蚤時到 Ⅰ90DXT0109S:48+Ⅱ90DXT0214②:46+Ⅱ90DXT0114④:257
完整綴合見附圖E。六 Ⅱ90DXT0115③:300釋文作:
□臯祝曰鄉北斗今日某戰爲北斗前取即戰 • 天斬首 Ⅱ90DXT0115③:300
今按:此簡應爲天文氣象占一類的祝禱辭,屬於漢代兵陰陽家文獻。其中,“鄉”應讀爲“嚮”,表示面對北斗星。秦漢日書類文獻多以“鄉”表“嚮”字,例不贅舉。面向北斗進行祝禱,是古代方士較爲統一的認識。《搜神記》:“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7]《漢書·息夫躬傳》記載息夫躬家有盜賊覬覦,賈惠拜訪息夫躬教了他“祝盜方”,“以桑東南指枝爲匕,畫北斗七星其上,躬夜自被髮,立中庭,向北斗,持匕招指祝盜。”[8]行祝盜術的方位,亦是向北斗。
在北斗占中,用兵以背北斗爲大利。張家山漢簡《蓋廬》:“(招)榣(搖)在上、大陳其後可以戰。”[9]招搖爲北斗第七星,兵陰陽家認爲攻擊斗柄所指的方向是順應天意的。饒宗頤先生認爲“招搖、玄戈爲北斗杓端內外之兩星,其所擊之(十二)辰及星宿,即所謂的‘斗擊’是也。”馬王堆帛書《刑德》丙篇也云:“此用斗之大方也……招搖在上,□□在下,乘龍戴斗,戰必勝而功(攻)必取。”傳世文獻也見相關論述,《吳子·治兵》:“招搖在上,從事於下。”《禮記·曲禮上》:“招搖在上,急繕其怒。”簡文“今日某戰爲北斗前”即是“背北斗”的方位,故上天將幫助你斬取敵軍首級。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占》:“北斗雲下,有賢將未立,將大破軍。”與懸泉此簡文可以相參。此外,北斗還有避兵的含義。王莽曾以五石銅鑄造形似北斗的“威斗”,讓司命背負此斗,自己則站在斗前,仍取“背北斗”的大利方位。簡文的“取”,應讀爲“驟”。“驟戰”指數次、屢次進行戰斗。《呂氏春秋·適威》:“驟戰而驟勝”,高誘注:“驟,數也。”此祝禱的內在邏輯當是認爲,只要方位保持背向北斗,無論進行多少次戰役,均可取勝。釋文可以訂爲:
□臯祝曰:鄉(嚮)北斗,今日某戰爲北斗前,取(驟)即戰 • 天斬首 Ⅱ90DXT0115③:300附圖: A B C1 C2 D E [1]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肆》,中西書局2024年,第452頁。
[2] 分別參姚磊:《<懸泉漢簡(叁)>綴合札記(二)》,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6月28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9077.html;拙文:《<懸泉漢簡(叁)>綴合(一)》,武漢大學簡帛網2023年6月29日,http://www.bsm.org.cn/?hanjian/9079.html。
[3] 三簡厚度存在一定差異,Ⅱ90DXT0114③:373與293的厚度爲0.15cm,Ⅱ90DXT0214②:185爲0.30cm。造成這樣的數據偏差的原因,尚不確定是測量有誤還是自然損耗。因Ⅱ90DXT0214②:185與Ⅱ90DXT0114③:373+293處於不同的探方,其保存條件是不同的。但我們認爲在紋路、茬口、書體、寬度、材質等多要素的疊加下,此厚度的差異不影響整體綴合。
[4] 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懸泉漢簡(壹)》,中西書局2019年,第578頁。
[5] 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肩水金關漢簡(叁)》,中西書局2013年,第157頁。
[6]yaoleilishi:《<懸泉漢簡(肆)>初讀帖》第36樓,武漢大學簡帛網論壇,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10&extra=&page=4,發表於2024年9月11日。
[7] (東晉)干寶著;馬健編:《搜神記》,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年,第207頁。
[8]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2013年,第2186頁。
[9]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63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4年9月17日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