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4-11-22 14:34:56 瀏覽次數:353
- 讀《定縣八角廊漢墓竹簡選粹》札記(一)
-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首發)(一) 《儒家者言》3號簡釋文作:
〼暴怒立壹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其〼[1]
此句并見《韓詩外傳》、《說苑》、《孔子家語》。其中“壹”字簡文作,整理者釋為“壹”的意見可從,此類“壹”字還見于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49下“壹晦壹明”)[2]、(《戰國縱橫家書》30“壹美壹惡”)[3]。
早期整理小組曾讀“壹”為“殪”[4],寧鎮疆先生曾聯係到上文曾子的“僕地”、“有頃,乃蘇”,認爲“殪”在這裏指昏死過去,《孔子家語》“殪”與簡文同出一源[5]。鄔可晶先生則指出“《說苑》‘立體而不去’、《韓詩外傳》‘拱立不去’側重點在‘立’上,與《儒家者言》‘立壹而不去’的‘立’相符”[6]。我們認爲“立壹而不去”相對的應該是孔子上文提到的“大杖则逃”的做法,而不是“僕地”、“有頃,乃蘇”,因此“壹”應當另尋它解。
頗疑“壹”當讀為“揖”,此句斷為“〼暴怒,立,壹(揖)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其〼”。從古音關係來看,“壹”、“揖”同爲影紐,“壹”是質部字,“揖”是緝部字,陳劍先生曾討論過質部字與緝部字是有所聯係的[7],“壹”、“揖”音近可通。文獻中“壹”、“揖”不乏相通之例,如“撎”字從“壹”得聲,《集韻·至韻》:“撎,俯手拜也。或作揖”,北大漢簡《妄稽》1號簡“辭讓送撎,俗節理宜”中“撎”字,整理者即認爲“同‘揖’,拱手而拜”。又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向”,《索隱》謂“摶”古“專”字,“摶揖”即《左傳》之“專壹”[8]。
從與傳世文獻的對照看,簡文此句可與“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其不孝孰大焉”(《韓詩外傳·卷八》)[9]一句對讀。“揖”有拱手行禮之義,《説文》“揖,讓也。一曰手箸胷曰揖”,《尚書·康王之誥》:“群公既皆聽命,相揖趨出”。而《説文》訓“拱”為“斂手也”[10],《禮記·檀弓上》:“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11],其中“……立,拱而……”,與簡文“暴怒,立,壹(揖)而不去”所含“立,揖而……”密合。
總的來說,把“壹”讀為“揖”,與“拱”意義相近,與傳世文獻的記載更貼合。(二) 《太公》簡03釋文作:
〼□是胃奪之多治臺游宮室之觀而不〼[12]
此句并見《六韬》、《說苑》。從公佈的原始整理卡片可以看出整理小組曾將字隸定為,疑讀為“榭”,應是有意將此句與傳世文獻“多營宮室、臺榭以疲民力”(《六韬·國務》)密合對讀,《定縣八角廊漢墓竹簡選粹》整理者則直接將其釋為“游”,未做出具體解釋。我們認爲整理小組將此字的意義向建築上靠攏的思考是十分正確的,《墨子·七患》“生時治臺榭,死又修墳墓”也提供了辭例,但是從字形上看此字還是應該釋作“游”更合適,“游”秦漢簡一般作(《睡虎地·日甲》51背)[13]、(《張家山漢簡·引書》02)[14],定縣簡此處“游”字中間隸變為“才”形,肥致墓碑“游”字作、成陽靈臺碑作“游”字作[15],以及馬王堆帛書“族”字作(《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55下,季旭昇先生摹為)[16]都與此相類。
“游”有行宮之義,《周禮·天官·序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鄭玄注:“游,離宮也”,《正義》:“蓋謂游即於囿内為宮室,……別於城中王所居之宫,故謂之離宫,以其可以游觀,故謂之游”[17]。“游”在簡文中當用作名詞,表示行宮一類的建築,即“游之觀”,“治游觀”與柳宗元《天說》“築為牆垣、城郭、臺榭、觀游”中的“築觀游”類似。簡文此處應該斷為“……多治臺游、宮室之觀……”。[1]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毛保中、賈連翔、鄭子良整理:《定縣八角廊漢墓竹簡選粹》,中西書局2023年,第78頁。
[2]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文物出版社1980年,《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圖版》第6頁49號簡。
[3] 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416頁。
[4]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縣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儒家者言〉釋文》,《文物》1981年第8期,第14頁。
[5] 寧鎮疆:《八角廊漢簡〈儒家者言〉與〈孔子家語〉相關章次疏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第5期,第5-15頁。
[6] 鄔可晶:《〈孔子家語〉成書時代和性質問題的再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2011年,第30頁。
[7] 陳劍:《甲骨金文舊釋“”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下)》,復旦網2007年12月29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282。
[8]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華書局2014年,第314、315頁。
[9] (西漢)韓婴:《韓詩外傳》。見《韓詩外傳集釋·卷八·第二十五章》,中華書局1980年,第296頁。
[10]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1980年,第244頁。
[11]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禮記正義》,中華書局1980年,第1283頁。
[12]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毛保中、賈連翔、鄭子良整理:《定縣八角廊漢墓竹簡選粹》,中西書局2023年,第100頁。
[13] 王輝:《秦文字編》,中華書局2015年,第1053頁。
[14] 徐正考;肖攀:《漢代文字編》,作家出版社2016年,第1693頁。
[15]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中華書局2014年,第1114頁。
[16]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文物出版社1980年,《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圖版》第6頁55號簡。季旭昇:《説文新證》,藝文印數館2014年,第543頁。
[17]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周禮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642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4年11月22日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