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3-08-19 21:40:55 瀏覽次數:1089
- 北大秦簡札記(之二)
-
(吉林外國語大學)
(首發)一、北大秦簡《病方》簡二三九背曰:[1]
•已風:用縀(豭)豕矢,乾而冶之,煮美酉(酒),投其中,㱃(飮)之。臥而多衣,起而浴。
其中的“風”,整理者認為指風病,神志錯亂。我們認為整理者意見可從,其中風病也包含中風,即風痹、半身不遂等病症。我們主要來看一下“”字,字形作,整理者對此沒有解釋。我們認為此字應為“膽”字,武威漢代醫簡第四十四簡有字形作,整理者隸定為“”,即藥名“地膽”之“膽”字。[2]比較可見,二者字形十分接近。同時可以發現形右側所從字形也可能為“臽”形訛變,爲“膽”字聲符。
細繹簡文“臥而多衣,起而浴膽”,似不成辭,頗疑此處“膽”讀爲“鹽”,二者上古音均為舌音談部,關係密切。且“浴鹽”較為通順。據研究,鹽對於治療百病均有顯著療效。[3]用鹽來進行洗浴應該可以較好解釋簡文。
二、《病方》簡二三八背:
肥(豕):用礜半升,用半夏一駟(四),必用一馬四枳(肢)骨。燔礜,冶。取半夏,乾冶之。取馬骨,□伐而煮之,……
首先來看“”,其作形,通過和《病方》其他簡文諸如二四三背中的藥名“歍(烏)(喙)”之“(喙)”字形比較來看,整理者將二三八背中的“”直接釋爲“豕”,可能是有問題的。從目前我們所見的秦簡牘文字資料中還沒有看到“豕”字作形例子,包括馬王堆漢墓帛書中的“豕”也不作此形。退一步講,即使“”可以讀爲“豕”,同時也可以讀爲“喙”,二者一個古音爲支部,一個爲月部,相差還是很大。
我們認為“”應即“彖”字,讀爲“喙”,即“烏喙”用字。簡文此處應該是“彖”讀爲“豚”即可,而不是讀爲“豕”。“豚”“彖”通假字例很多。[4]故簡文應是
“肥(彖-豚)”的藥方。因“豚”在典籍中可指小豬,也可泛指豬類,此處泛指豬義可讀通簡文,並與二三四簡背的育肥小豬的“肥豯”方有一定的區別。
簡文中“伐”字上一字作形,整理者沒有釋出。很明顯此形左側及下部从辵旁,但裡面筆劃漫泐不清,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秦簡牘》,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釋文注釋第肆册第860頁,紅外圖版第叁册第660頁。
[2] 甘肅省博物館、武威縣文化館合編:《武威漢代醫簡》,文物出版社,1975年,圖版第4頁,釋文注釋第7頁。
[3] 宋良曦:《中國鹽與中醫學》,《鹽業史研究》1999年第2期,第37-43頁。
[4]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938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23年8月18日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