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08-10-22 00:00:00 瀏覽次數:5995
- 《簡帛》(第三輯)出版
-
與聞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的《簡帛》(第三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全書433頁。目録如下:目次
對上古漢語語氣詞“只”的新認識…………………………………趙平安 (1)
“戴”字釋疑…………………………………………………………王志平 (7)
“牪”疑………………………………………………………………孟蓬生 (17)
談戰國文字中的“鳧”………………………………………………單育辰 (21)
信陽楚墓遣策所記的陶壺和木壺……………………………………董 珊 (29)
試說包山簡中的“彭”地……………………………………………吳良寶 (41)
從九店楚簡《告武夷》篇看《日書》之成立………………[日]工藤元男 (47)
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強)溺(弱)不
諹,眾
(寡)
不聖訟”考……………………………………………………………黎廣基 (63)
《上博(三)·仲弓》賸義…………………………………………陳 劍 (73)
上博五文字考釋拾遺…………………………………………………徐在國 (91)
上博(六)·競公瘧》“正”字小議………………………………沈 培 (95)
《天子建州》(甲本)小札…………………………………………裘錫圭 (105)
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劉洪濤 劉建民 (107)
《上博藏六》試解六則………………………………………………劉信芳 (117)
新蔡簡“百之”、“贛”解…………………………………………宋華強 (127)
楚簡《太一生水》札記
──以簡九至簡十四為核心的討論…………………………………張書豪 (141)
從楚簡本與傳世本談《禮記·緇衣·苟有車》章的釋讀…………季旭昇 (153)
《左傳》占卜故事與楚占卜簡比較…………………………………馬 克 (163)
上博簡標識符號五題………………………………………孫偉龍 李守奎 (181)
里耶秦簡中幾組涉及校券的官文書…………………………………馬 怡 (191)
里耶秦簡的文書與信息系統…………………………………[日]藤田勝久 (207)
說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的“頗”……………………………劉 釗 (229)
“左右”、“雌雄”與“反”
——孔家坡《日書·反支》考釋……………………………………劉增貴 (235)
孔家坡漢簡《日書》的篇題與分篇…………………………………晏昌貴 (243)
建除名稱臆說…………………………………………………………朱曉海 (251)
天長漢墓所見書信牘管窺……………………………………………何有祖 (261)
天長紀莊漢墓“丙充國”書牘補釋…………………………………劉樂賢 (269)
“專部士吏典”簡冊考校……………………………………………胡平生 (275)
懸泉漢簡傳馬病死爰書及其它………………………………………張俊民 (287)
漢簡所見匈奴對邊塞的寇掠…………………………………………汪桂海 (299)
東牌樓東漢簡牘五六號牘試探………………………………[日]廣瀨薰雄 (307)
長沙走馬樓竹簡“豆租”“大豆租”瑣議…………………………王子今 (323)
從新出簡牘看秦漢時期的田租徵收…………………………………楊振紅 (331)
亡命小考
—秦漢時代的罪名確定程式…………………………………[日]保科季子 (343)
卒、史與女性:戰國秦漢時期下層社會的讀寫能力……………[加]葉山 (359)
說“選徒囂囂”………………………………………………………顏世鉉 (385)
《老子》中的“弗”與“不”
——三種版本的對比研究……………………………………………梁 靜 (391)
三論《竹書紀年》的錯簡證據………………………………………夏含夷 (401)
從簡牘到紙
——以《論語·顏淵篇》的錯簡為中心………………………[日]富谷至 (415)
古代文獻的演變:馬王堆帛書甲本《老子》第八章爲例……[美]李孟濤 (421)
作者信息……………………………………………………………………… (432)作者信息
工藤元男: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王志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朱曉海: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所教授
何有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吳良寶: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宋華強: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講師
李守奎:吉林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孟濤(Matthias L. Richter):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東亞系副教授
沈培: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汪桂海,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研究員
孟蓬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季旭昇,玄奘大學中文系教授
保科季子: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胡平生: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系教授
孫偉龍: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徐在國: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
晏昌貴: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馬克(Marc Kalinowski):法國巴黎高等實驗學院教授
馬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俊民: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書豪: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研究生
梁靜: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陳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
單育辰: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富谷至: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
楊振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葉山(Robin D.S. Yates):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授
董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
裘錫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趙平安: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文學院教授
劉信芳: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建民: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
劉洪濤: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
劉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劉增貴:[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劉樂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廣瀨薰雄: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黎廣基: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
顏世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
藤田勝久(FUJITA Katsuhisa):日本愛媛大學法文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