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4-06-19 16:15:32 瀏覽次數:1011
- 李守奎教授講論楚帛書的文本復原問題與結構寓意
-
2024年6月16日下午,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邀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李守奎教授在歷史學院103會議室作學術報告,講題是《楚帛書的文本復原與結構新探》。本場報告由李天虹教授主持。出席報告會的有簡帛研究中心陳偉、劉國勝、何有祖、魯家亮、李靜、于夢欣、歷史地理研究所趙堉燊、武漢大學文學院蕭聖中、孫超傑等老師,以及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本場學術報告是武漢大學長江論壇第185講、武漢大學“漢字與文明大講堂”第2講,得到國家“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支持。陳偉教授向李守奎教授贈送了講座紀念牌。
李守奎教授首先介紹了學界對楚帛書的研究史,指出清華簡等新材料對楚帛書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之後,李教授分別討論了楚帛書八行短篇及十三行長篇的文本復原與文字釋讀問題。李教授從“四神名”的考釋入手,對八行短篇進行文本復原;並將篇首“熊”改釋為“川熊”。十三行長篇的行款爭議集中在縱1—6行與橫16—19行之間,李教授從對“
”字的辨析入手,將上下文句釋讀為“天雨彭=(滂滂),是胃〈謂〉失月,閏之勿行”,並據此重新確定缺字位置、拆分疊合文字,復原後的文本行款整齊、文意通暢。最後,李教授對楚帛書的結構問題作出探討,指出甲篇、乙篇敘述了天地時空從創立到崩塌再到治理的過程,丙篇敘述十二月宜忌。楚帛書周邊四樹代表四時、聯通天地,甲、乙篇顛倒象征四時運行,呈現出一張完整的天地四时十二月运行圖。
講座結束後,聽眾就“川熊”的釋讀、四神創立之前宇宙的形成過程、楚帛書式圖的寓意等問題與李守奎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