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4-09-25 08:42:15 瀏覽次數:137
- 《里耶秦簡新研》出版
-
何有祖先生著《里耶秦簡新研》,2024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39.3萬字,定價128元。承作者慨允,茲將該書書影、內容簡介、目錄、後記等分享如下。
書影 作者簡介 何有祖,1978年生,歷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首批中國歷史研究院蘭臺青年學者(2021年)。主要致力於戰國秦漢簡帛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出版專著《新出秦漢簡帛叢考》(2021年),參與編撰《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二卷)》(2012、2018年)、《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2021年),發表論文90餘篇。内容簡介 里耶秦簡包含秦遷陵縣官府文書簡牘資料,數量眾多、價值重大,對研究秦文獻、秦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由於埋藏年代久遠,該批材料存在不少殘斷缺損的簡,頗不利於其研究價值的發揮。殘簡的綴合及字詞考釋對於充分發揮出土材料的作用是一項基礎且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書集結作者多年來研究里耶秦簡的成果,嘗試從形制、文意等方面分析所綴殘片之間的關聯性,論證綴合的合理性,新釋字詞,並比較秦漢簡牘、傳世文獻,對相關簡文加以疏解,爲學界利用該批簡牘資料提供良好的文本基礎。目 録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里耶秦簡新綴
第一節 《里耶秦簡(壹)》殘簡新綴
第二節 《里耶秦簡(貳)》殘簡新綴
第三節 與 “物故”有關里耶秦簡牘的綴合、釋讀
第二章 里耶秦簡簡册編聯、閲讀新解
第一節 里耶秦簡“取寄爲傭”記録的復原與研究
第二節 《里耶秦簡(壹)》幾組連讀簡
第三節 8-650+8-1462閲讀順序調整
第三章 里耶秦簡字詞新釋
第一節 《里耶秦簡(壹)》字詞新釋
第二節 《里耶秦簡(貳)》字詞新釋
第三節 《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字詞新釋
第四章 里耶秦簡所見醫藥簡新解
第一節 里耶秦簡所見草藥“析冥”加工記録
第二節 里耶秦簡所見解毒方“地漿水”
第三節 里耶秦簡所見“赤鷄冠丸”方
第五章 里耶秦簡所見歷史地理與職官新研
第一節 散見秦縣名雜考
第二節 里耶秦簡所見 “讂曹”“讂書”
附録一:《里耶秦簡 (壹)》新綴圖版
附録二:《里耶秦簡 (貳)》新綴圖版
附録三:本書綴合編聯成果文章出處
附録四:本書文字考釋成果文章出處
參考文獻
後記後 記 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我的第二本書。
2009年7月我有幸留在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在開始爲生計、前途惶惑不已的時候,也開始着手里耶秦簡牘的校釋工作。里耶秦簡量大且碎片過多,所以很多時間是在與殘牘斷簡做溝通,希冀能管窺簡牘背後的故事。在做了一些殘簡綴合、文字考釋、解讀文句的工作後,我對里耶簡熟悉了起來。不過現在看來,這種熟悉只能算是停留在釋文層面,對里耶秦簡的載體,即簡牘本身其實並不是太熟悉,看到釋文,其實無法聯想起來對應的實物簡。在2012年的春節前提交卷一的校釋後,深深的疲憊感讓我竭力想遠離里耶秦簡。我在2012年的上半年只有一門課程,即甲骨文與金文研讀,時間算是比較多,儘管如此,接近有3個月没看里耶秦簡,没有寫過新的文字考釋文章,也没有再綴合里耶秦簡的打算。當然,遠離里耶秦簡也許是自以爲在没有新的研究方法的情况下,自己未必能做得比以前更好。
改變的契機在於開始對簡牘研究方法的調整。當然這種調整的思路早在整理里耶秦簡之初就已經開始萌芽,那時嘗試利用寬度數據來尋找配對殘片,在接近2500條數據中檢索同一寬度的簡牘,然後一一查驗。曾向校釋小組介紹這種辦法,但由於效率的低下讓我自己都覺得底氣不足。我一直有一種野望,即能找到一種如公安系統安檢中能快捷匹配有效臉譜的軟件,也曾與武漢大學信管學院的老師接觸,但在開發與知識産權方面皆有難度的情况下,轉而退求其次,選擇一種相對原始的辦法,即根據寬度對里耶簡先分類再綴合、編聯,但一想到要付出的工作量,就畏懼不已。
也許是好久没看里耶簡了,我忍不住在2012年的4月份又開始看里耶簡,但注意力只集中在簡牘的綴合,這時也談不上有什麽好的辦法,大致沿襲之前的思路。也許是放置許久後的新鮮感在起作用,開始有零星的發現,逐漸積累成文章並發在簡帛網上,一發不可收拾,這種情形持續到7月份。放暑假了,教學的壓力徹底消失,讓我下定决心一勞永逸地把綴合的底子打好。我開始製作基於寬度的綴合文檔,即根據每1毫米差别的寬度數據來建立文件夾,把相同寬度的簡牘一一複製放進來。這項工作花費了接近兩周時間。由於還存在這樣做是否有用的疑慮,在建立若干個基於寬度的文件夾後,就開始嘗第一口鮮,發現綴合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也發現以前花費很大精力所得的綴合,在現在看來,或許是比較容易的事情。在對里耶壹的簡牘做完這種硬性分類 (如果用寬度來劃分也算一種分類的話)的工作後,人也就松了一口氣。把分好類的文檔傳給校釋小組的各位先生後,我就開始一一熟悉每一個文件夾,只是看文件夾内的圖片,反復地瀏覽、記憶,尋找共性、差異。
2012年9月至 2013年8月底,我在芝加哥大學東方語言與文明系做了一年的訪問學者,感謝恩師陳偉教授的推薦,也非常感謝顧立雅古文字中心的夏含夷教授提供的寶貴機會。這一年在解放思想、開拓眼界之餘,我依然在熟悉着每一個文件夾内的殘片,陸續有幾篇文章發在簡帛網上。
我開始體會劃分寬度前後綴合方法的差别,對文例、茬口、簡的色澤、紋路等方面對綴合的影響有了更爲深入的認識。也意識到寬度分類不是萬能的,里耶秦簡牘由於其本身的複雜性、廢弃方式帶來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現有資料公布的不完整,對這一大批材料的復原整理將是一 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需要結合包含寬度分類在内的各種方法來尋找綫索。
我還開始關注簡牘的編聯。現有寬度分類用來做綴合還可以,但用來編聯則明顯不够。於是我又進入一個考慮用長度來加以分類,但又畏懼工作量大而等待積累足够衝動的過程中。在對簡越來越熟悉的情况下,後續又在文字辨認方面陸續有一些發現。有所發現後的論證環節就是水磨工夫了:一點點收集資料、推敲論證的合理性、必要性,一點點的心力、時間投入,在一次次面對新問題後改進論文細節。小書正是在這樣的情况下逐漸積累構成的。學途漫漫,無有終始。2024年7月隨着項目順利結項,我决定抓緊時間出版,爲過去十年多的讀里耶簡做一個標記。
小書由多篇論文集結而成,這些論文在寫作過程中曾得到陳偉、李天虹、胡平生、王子今、趙平安、徐富昌、陳劍、晏昌貴、魏斌、鄭威、魯家亮、凡國棟、羅小華、黄啓書、方勇、譚競男、楊小亮、孫聞博、劉洪濤、游逸飛等師友的教正,深表謝意!
小書能得以出版,要感謝武漢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歷史學院、簡帛中心領導、師友們的大力支持,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考古與古文字編輯室余念姿、顧莉丹等諸位同仁的辛勞付出與真誠幫助。我還要感謝家人對我進行科研工作的默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