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4-11-28 10:07:03 瀏覽次數:90
- 《漢代遣册衣食住行類名物集釋與疏證》出版
-
雷海龍先生著《漢代遣册衣食住行類名物集釋與疏證》,2024年10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76萬字,定價268元。承作者慨允,茲將該書書影、內容簡介、目錄、後記等分享如下。
書影 作者簡介 雷海龍,1989年生,重慶市人,歷史學博士,現爲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博士後。主要從事秦漢簡帛文獻整理與研究、秦漢物質文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規劃項目1項,合著《睡虎地西漢簡牘·質日》,發表論文多篇。
内容簡介 漢代遣册集中、有序地記録了豐富多樣的名物,是生者對逝者地下生活的細緻安排,不少可與墓葬隨葬品對應,並且這些隨葬品大多數是當時現實生活中的實用物,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理念的具體實踐,更是研究漢代日常生活史的絶佳材料。本書選取漢代遣册記録的衣食住行類名物進行分類整理,匯集學界已有成果,形成集釋文本,再廣泛收集實物、圖像、文獻等資料加以疏證。
本書適合中國古代史、簡牘學、歷史文獻學、考古學等相關方向的研究者閲讀和參考。目録 凡例
緒論 1
第一章 紡織品與服飾 22
第一節 紡織品 22
第二節 服裝 40
第三節 佩飾 142
第四節 雜物 155
第二章 飲食 163
第一節 食器 163
第二節 飲器 245
第三節 炊器 295
第三章 起居 328
第一節 臥坐之具 328
第二節 化妝與洗沐之具 356
第三節 熏香之具 404
第四節 雜物 418
第四章 車船 441
第一節 馬車 441
第二節 牛車 460
第三節 輦車 468
第四節 船 475
結語 478
參考書目 481
後記 505後記 我所撰寫的博士學位論文《漢代遣册衣食住行類名物集釋與疏證》於2020年11月通過答辯。本書即是在這篇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定的比較早(2013年秋季碩士研究生二年級時),是導師劉國勝教授結合簡帛研究中心的研究特色和我的個人興趣爲我量身打造的。當時是想做已刊漢代遣册所記全部名物的分類匯釋與相關文化專題研究,能夠充分結合簡帛文獻學、考古學、先秦秦漢史來做一些有趣的學術探討。讀博期間,在劉老師的傾力教導之下,逐步體會、學習名物考證與研究的路徑,深感名物研究需要的知識儲備極爲龐大,傳世文獻、出土文獻與考古文物需要有機結合,相互映證,方可使考證結論取信於人;名物背後的制度、文化與社會需要深刻洞察,透物見人,才能令論證過程和觀點更有學術高度和趣味。論文撰寫過程中,以漢代遣册文獻爲基本盤,圍繞傳世文獻、出土文獻、考古文物三個領域展開,盡可能地蒐集與遣册所記名物有關的資料。不料,三領域的任一方向都是無底洞,需要極大的精力投入。雖然臨近畢業時在能力範圍内盡可能地佔有了資料,但也同時導致撰寫進度不夠理想,不得不主動延期一年,又一年,乃至迎來令人絶望的新冠疫情,個中心酸,記憶猶新。受疫情影響,電腦和資料被封武漢,令臨時返渝的我無法觸及,長達數月,導致論文撰寫大受影響,待到2020年7月通過層層審批之後返校才得緩解。至9月,衹完成了論文設想的上編部分,以《漢代遣册名物分類匯釋》爲題提交了預答辯。因預答辯稿的文字體量過大,在老師們的建議下,最終選取了與日常生活關係最爲緊密的衣、食、住、行四類名物作集釋與疏證,改題《漢代遣册衣食住行類名物集釋與疏證》提交外審和答辯。
2021年以來,又有幾批遣册及相關材料與大家見面。它們有的是早前被發掘,在近兩年得到整理與發表,有的是新發掘出土的材料得到及時整理與公佈。如之前僅有零星公佈的長沙望城坡漁陽墓出土木楬資料現已全部發表,胡家草場12號墓出土遣册竹簡已有進一步披露。黄山576號墓、鄭家湖277號墓、張家山336號墓等出土遣册竹簡,小楊莊28號墓出土封檢,也已完整公佈。它如武隆關口1號墓出土遣册、林場遺址車馬坑出土木楬等已見報道或部分披露。這幾批材料所記的名物大多是之前已見過的,學者們對這幾批材料的討論也還未充分展開。本書在修訂的過程中,除修正個别錯誤論述外,大體上衹做了一些技術性修改(主要是文字精簡和引圖編號),材料範圍、學者們的討論意見收集仍以2020年9月之前的爲主。新材料的出土、發表與研究有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們將在適宜的階段吸收和整理學界對這些資料的討論成果。
衷心感謝導師劉國勝教授。劉老師是出土文獻名物研究的名家,能夠在其指導下研究感興趣的課題,我無疑是幸運的。老師除了將其多年的名物研究心得傾囊相授、指引我踏上學術研究征程之外,還帶領我體會、學習整理簡帛文獻的方法,並有機會參與其中,這對一位研究生來説,也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經歷。在爲人處世方面,老師更是言傳身教,教我待人真誠寬厚,做事盡心盡力。老師時常提醒我,不要對他人錯誤的觀點老發議論,要回到原題的解答上來。這不僅是治學的方法,也是做人的態度,令我受用終身。
感謝陳偉、李天虹、宋華强、何有祖、魯家亮、李靜、郭華諸位老師。簡帛中心優良的學風、團結一致親如一家人的氛圍、幾乎完美的求學環境,是老師們帶領大家一起創造出來的,在簡帛中心求學更是一件令人特别享受的樂事。中心已是第二個家!
感謝一起在簡帛中心學習的師兄弟姐妹們。很懷念在老中心與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用投影儀看電影,一起鬥地主、狼人殺,一起用簡單的廚具炸酥肉、蒸粉蒸肉、燜小龍蝦,一起騎行東湖、賞月櫻頂……快樂的時光永留心間。
當今的學術道路,已遍佈荆棘,對青年人的挑戰尤其大,要在“權威出版社”出書即是其中之一。特别感謝李靜老師、杜傑先生、王光明先生、郝莎莎女士。這本小書能夠出版,没有大家的幫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小書的文字體量較大,王先生、郝女士幫忙審看書稿,高質量編輯,盡心竭力,深致謝意。
歷史學在近幾年已經成爲一個較爲熱門的專業,但在十幾年前可不是這個樣子。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冷門、掙不了大錢的專業。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在涉乎未來職業方向的大學專業選擇上,二老並不理會親朋的質疑,更關心的是我是否感興趣。讀完本科讀碩士、博士,一直未離開歷史學的領域,父母都是我最堅强的後盾。妻子楊慶女士與我相識相知二十餘年,聚少離多,從戀愛到婚後一直都是異地,仍能堅定支持我完成學業,追逐學術理想,等待一年又一年,無奈和心酸是家常便飯,我很愧疚,更多的是感激,往後餘生,希望能聚多離少。雷海龍
二〇二四年七月四日
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