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著作:
林清源:《簡牘帛書標題格式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林清源:《兩周青銅句兵銘文彙考》,(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② 論文:
林清源:〈王力上古漢語聲調說述評〉,《東海中文學報》第7期,1987年。
林清源:《兩周青銅句兵銘文彙考》,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林清源:〈《詩「中田有廬」解新探》商榷〉,《東海中文學報》第10期,1992年。
林清源:〈從「造」字看春秋戰國文字異形現象〉,載《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2年。
林清源:〈戰國「冶」字異形的衍生與制約及其區域特徵〉,載《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續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5年。
林清源:〈《殷周金文集成》新收戰國秦戈考釋〉,載《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林清源:〈楚國官璽考釋(五篇)〉,《中國文字》新22期,藝文印書館1997年。
林清源:〈《殷周金文集成》11383號戈銘文讀序檢討〉,載《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7年。
林清源:《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林清源:〈戰國燕王戈器銘特徵及其定名辨偽問題〉,《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70本第1分,1999年。又收入《中研院史語所集刊論文類編.語言文字編.文字卷一》,中華書局2009年
林清源:〈楚國金文書體風格的演變歷程〉,《南大語言文化學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2卷第2期,1999年。
林清源:〈欒書缶的時代、國別與器主〉,《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73本第1分,2002年。
林清源:〈釋參〉,《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年。
林清源:〈睡虎地秦簡標題格式析論〉,《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73本第4分,2002年。
林清源:〈馬王堆帛書《十大經》題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2期,2003年。
林清源:〈楚國金文資料分期彙編〉,《興大人文學報》第33期,2003年。
林清源:〈簡牘帛書疑似標題考辨〉,《中國文字》新29期,藝文印書館2003年。
林清源:〈新舊交替:論楚國文字構形的時代特徵〉,《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76本第4分,2005年。
林清源:〈郭店楚簡《語叢四》「」考釋〉,《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
林清源:〈釋「葛」及其相關諸字〉,《中國文字》新34期,藝文印書館2009年。(初稿曾刊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網,http://www.guwenzi.com/src="/article_pics/pic17/171214/01/image003.jpg">」字的考釋為例〉,載謝明勳、陳俊啟、蕭義玲合編,《中文創意教學示例》,(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
林清源:〈楚簡《禮記‧緇衣》「茍有車」章的釋讀問題〉,《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二輯,中研院史語所2009年。
林清源:〈上博(七)《武王踐阼》「幾」、「」二字考辨〉,《出土文獻與秦楚文化》(東京:出土資料と漢字文化研究會),第5號,2010年。此文初稿曾刊載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55,2009年10月13日。
林清源:〈「」、「」考辨——釋「」及其相關諸字〉,《漢學研究》第28卷第1期,2010年。
林清源:〈《上博七‧鄭子家喪》文本問題檢討〉,《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12年。
林清源:〈九店56號楚墓第1–3號簡考釋〉,《出土材料與新視野: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13年。
林清源:〈《上博九.陳公治兵》通釋〉,《古文字與古代史》第四輯,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15年。
林清源:楊儒賓、林清源合著,〈「漢字與思維」專輯導言〉,《漢學研究》第33卷第2期,2015年。
林清源:〈《上博九.陳公治兵》編聯及相關問題〉,《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86本第3分,2015年。
林清源: 〈《上博五.季庚子問於孔子》通釋〉,《漢學研究》第34卷第1期,2015年。
林清源:〈上博九《舉治王天下》第二篇簡文研究〉,《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87本第4分,2016年。
林清源:〈上博九「宛丘之眾人」考釋〉,《古文字研究》第31輯,中華書局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