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3-05-08 08:51:30 瀏覽次數:901
- 試釋《徹穀食氣》篇名“綦氏”、“載氏”及“楪”字
-
(山東理工大學 齊文化研究院)
(首發)一、“綦氏”、“載氏 這兩個篇名,整理者認爲“皆以其說創立者之姓氏爲題”[1]。筆者認爲,此二名當具有象征意義,恐非人之姓氏。當爲傳其術者假托。綦,青黑之色,蒼天之色。載,厚土之德。《雲笈七簽·雜修攝》“食氣絶穀法”載食氣時:“或念天蒼,或思黄帝。”[2]對筆者有所啟發。“綦氏”正對應“天蒼”,從其內容看,講食氣,與《擇氣》一篇相表裡,此氣即來自天之清氣。由此,“載氏”當即黃帝之別稱。黃帝傳說中爲土德之瑞,故謂之“載氏”。或以黃帝造車,故稱軒轅氏。車以載之,故言“載氏”,亦可。《載氏》首段即26-28簡:
載氏 食氣時毋有所念,屬意內(納)氣。內(納)氣之方:正偃,談臥,解衣,徐以鼻吸之。吸之令耳勿聞、鼻勿智(知),以(微)細爲故。以意入之,致之腹而止,勿咽也。氣節(即)入,腹得而動,胻、足皆動,至足,足熱如火,而成工(功)已。[3]
此段文字與《雲笈七簽》所載《王子喬八神導引法》基本一致:
導引法曰:枕當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去身各三寸,解衣披髮,正偃卧,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内氣,以口出之,各致其藏所,竟而復始,欲休先極之而止,勿强長息,久習乃自長矣。氣之往來,勿令耳聞鼻知,微而專之,長遂推之,伏兔股胻,以省爲貴,若存若亡,爲之百,動腹鳴氣,有外聲,足則温。成功之士,何疾而已。[4]
王子喬亦得道之士,傳說其爲黃帝後裔,故其所傳亦當黃帝之法,唯較《載氏》篇加詳。則此亦可佐證所謂“載氏”即黃帝之別稱。二、楪 《勶穀食氣·載氏》簡四四:“凡食氣者,東鄕(向),目,比齒而立,歙其波,氣盡歸之少腹,楪之。”[5]
其中的“楪”字作形,整理者認爲讀爲何字待考。方勇認爲:“整理者的隸定有誤。此字不是‘楪’字。仔細觀察字形,此字當從木從。……故簡文此字應是‘梱’字。”從而認爲:“其或可假借爲‘稇’,指捆、束之義。……如此,簡文是説食氣者将氣歸於小腹之後,食氣過程便完成。”[6]此外,簡帛網論壇亦有網友“子初”認爲:
簡44“楪”可讀爲“渫”。“楪”“渫”皆從枼得聲,諧聲可通。《說文·水部》:“渫,除去也。從水,枼聲。”段注:“凡言泄漏者、即此義之引伸。變其字爲泄耳。”[7]
筆者認爲,從句意看,“凡食氣者,東鄕(向),目,比齒而立,歙其波,氣盡歸之少腹”,此爲一食氣過程,從所見記載來看,食氣不止一次,其下當續有重複之食氣。字整理者釋“楪”可從,當通“揲”,即《周易·繫辭》“揲”卦之“揲”,取積累之意。段玉裁注《說文》“揲”字,謂:“《繫辭》傳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時’,謂四四數之也。四四者,由一四、二四數之,至若干四,則得其餘矣。”[8]《繫辭》之“揲”,或有餘數,或無餘數。食氣之揲亦類似。故簡36記新治氣者毋過卅,即言有多次。《雲笈七籤·雜修攝》“食氣絶穀法”載:“向六旬六戊,從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飽。”[9]其“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亦皆是食氣時所揲之數。
[1] 彭浩主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上冊,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29頁。
[2](宋)張君房編:《雲笈七籤》,中華書局2003年,第794頁。
[3] 同[1],第129頁。
[4] 同[2],第761-762頁。
[5] 同[1],第133頁。
[6] 方勇:《讀張家山漢簡<勶穀食氣>札記之二》,簡帛網http://www.bsm.org.cn/?hanjian/8967.html。
[7] 簡帛網論壇《張家山漢墓竹簡(336號墓)<徹穀食氣》初讀>第5#發言。
[8](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6頁。
[9] 同[2],第794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3年5月6日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