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簡帛研究中心 >> 工作日誌 >> 2007年

2007年工作日志

  3月6日,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教授、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兼職教授工藤元男先生訪問簡帛研究中心,與陳偉教授商定圍繞孔家坡漢簡研究開展第二期合作項目,日方提供人民幣6萬元作為前期研究經費,武大方面的工作由劉國勝副教授負責。他還作了題為“地域文化所見的‘楚文化’”的學術報告。 
  3月26日至6月5日,陳偉作為訪問教授,在芝加哥大學東亞系為學習中國出土文獻的博士生講學。其間訪問了哈佛大學、佛羅里達大學、達特慕思大學和康納爾大學,進行學術演講和交流。 
  3月,曹建國發表論文《上博〈詩論》之“大斂財”與孔子的薦賢思想》,載《江漢考古》2007年第1期。 
  4月,楊華撰著的《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由臺灣古籍出版公司出版。 
  4月,曹建國發表論文《〈詩〉緯論〈詩〉》,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5月,徐少華論文《古鄀國、鄀縣及楚鄀都地望辯析》、陳偉論文《上博楚竹書〈苦成家父〉通釋》、晏昌貴論文《楚卜筮簡所見地祇考》,並載于《石泉先生九十誕辰紀念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6月,中心碩士生李靜(陳偉指導)、祝升業(李天虹指導)、萬婧(劉國勝指導)通過學位論文答辯。題目分別為《上博(三)〈周易〉集釋》、《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等五篇竹書集釋》、《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君子為禮〉、〈弟子問〉等三篇集釋》。 
  6月7日至7月2日,丁四新在香港中文大學參加簡帛資料研讀會“《老子》文本兩千年之演變及相關簡帛資料研究”專門課程組(The Laozi and the Related Bamboo and Silk Texts: Two Millennia of Transformation)。 
  6月,楊華在武漢參加“第十五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提交論文《說“謫”——兼論漢代政治譴告理論的民間基礎》。 
  6月,蕭毅在山東參加“第七界全國書學討論會”,提交論文《古璽自名分域研究》。 
  6月,丁四新發表論文《〈易傳〉類帛書零劄九則》,載《周易研究》2007年第2期。 
  6月,羅運環論文《荊楚所出陶拍原始文字破譯》、曹建國論文《“類”與先秦詩學的闡釋》,並載于《人文論叢》(2005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6月,郭齊勇主編的《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輯,由三聯書店出版。所刊論文包括郭齊勇《上博楚簡所見孔子為政思想及其與〈論語〉之比較》、丁四新《論楚簡〈鬼神〉篇的鬼神觀及其學派歸屬》。 
  6月,丁四新主編的《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所刊論文包括陳偉《楚簡文字識小——“”與“社稷”》及《〈昭王毀室〉等三篇竹書的國別與體裁》、彭浩《〈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考釋二則》、楊華《〈序寧禱券〉集釋》、李天虹《釋〈唐虞之道〉中的“均”》、丁四新《上博楚簡〈鬼神〉篇注釋》、晏昌貴《略論睡虎地秦簡〈日書〉對楚〈日書〉的繼承與改造》及《新蔡葛陵楚簡“上逾取稟”略說》、劉國勝《上博竹書(五)零劄五則》、蕭聖中《上博竹書(五)劄記三則》、蕭毅《九店竹書探研》、曹建國《上博竹書<弟子問>關於子路的幾條簡文疏釋》等。 
  7月,楊華在上海參加“第二屆傳統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說“舉禱”——兼論楚人貞禱的時間頻率》。 
  8月,作為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州博物館、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共同工作和合作研究的成果,彭浩、陳偉、工藤元男主編的《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法律文獻釋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部採用紅外線影像製作圖版,並以此作為工作基礎的大型簡牘專刊。 
  8月,陳偉任主編,由武大和校外多位教師合撰的原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歷史典籍導讀》(上下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楊華發表論文《楚地水神研究》,載《江漢論壇》2007年第8期。 
  8月,蕭毅在西安參加“中國文字學會第四屆年會”,提交論文《“亡戚呈志”璽考》。 
  8月,曹建國發表論文《闡釋的立場與意義的生成:竹書〈性情論〉與〈詩論〉之間的學術關聯》,載《文學評論叢刊》第9卷第2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9月至12月,李天虹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工作。其間訪問了芝加哥大學和達慕思大學並作學術演講。 
  9月,中心博士生凡國棟利用“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以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名義,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跟随工藤元男教授留學一年。 
  9月,羅運環主持07-08年湖北省教學改革研究專案“‘中國地域文化’課教學改革”。 
  9月,徐少華論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晏昌貴論文《楚卜筮祭禱簡的文本結構與性質》,並載于《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七輯,嶽麓書社2007年9月。 
  9月,晏昌貴發表論文《新蔡葛陵楚卜筮簡中的繇辭解析》,載《周易研究》2007年第4期。 
  9月,曹建國發表論文《〈詩·采蘋〉“有齊季女”新解》,載《詩經研究叢刊》第12輯。 
  9月,羅運環發表論文《論先秦兩漢時期的荊楚巫術文化》,載《鄂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9月16日至19日,曹建國在淮南參加“《淮南子》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淮南子〉引〈詩〉考》。 
  10月1日至14日,陳偉訪問日本,先後出席在愛媛大學召開的“古代東亞出土資料與社會”公開研討會和在東北學院大學召開的“長江流域出土文字資料研究二十年”的公開座談會,並在山口大學作了“戰國楚簡所見司法案件”的學術報告。 
  10月17日,美國康納爾大學Robin McNeal教授來訪。 
  11月10日至12日,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臺灣大學中文系、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7”在臺灣大學召開。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以及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共60多位學者出席會議。中心陳偉、彭浩、楊華、晏昌貴、劉國勝、宋華強及博士生何有祖參加會議,提交的論文是陳偉《竹書〈王子木蹠城父〉初讀》、彭浩《葛陵和包山楚簡的兩種簿書》、楊華《〈天子建州〉禮疏》、晏昌貴《讀竹書〈用曰〉篇劄記》、劉國勝《望山遣冊記器簡瑣議》、宋華強《新蔡簡中的繇辭及相關簡文釋讀》、何有祖《上博六所見四篇楚王故事叢考》。“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是由三方共同發起和主辦的連續性國際會議,每年舉行一次,“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於去年11月在武漢大學召開。“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8”定于明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舉行。 
  11月11日,簡帛網(http://www.bsm.org.cn/)改版。主要變動有三:①正式開通“中國簡帛學文獻信息國際合作計劃”版塊;②正式開通“楚簡字形辭例資料庫”查詢;③增加全文檢索功能。改版後的簡帛網,能為國際簡帛學界提供更多的資訊和更好的服務。 
  11月17日,法國高等實驗學院VENTURE Olivier教授來訪。 
  11月,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的大型專業學術集刊《簡帛》第2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所刊論文包括陳偉《〈簡大王泊旱〉新研》、彭浩《談〈二年律令〉中“鬼薪白粲”加罪的兩條律文》、楊華《新蔡祭禱簡中的兩個問題》、李天虹《〈鮑叔牙與隰朋之諫〉5-6號簡再讀》、晏昌貴《孔家坡漢簡〈日書·歲〉篇五行配音及相關問題》、宋華強《平夜君成的世系及新蔡簡年代下限的考訂》、蕭聖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訂補(十則)》、蕭毅《古璽所見“璽”字的地域特徵》、曹建國《上博簡〈采風曲目〉試探》。 
  11月,曹建國發表論文《近出〈詩〉學簡帛文獻研究綜述》,載《漢學研究通訊》第26卷第4輯。 
  12月2日至5日,晏昌貴在平頂山參加“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會第十次年會”,提交論文《上博藏戰國楚竹書〈用曰〉篇編聯與注解》。 
  12月,徐少華在鄭州參加“東周列國文化研討會”,提交論文《跋南陽市新出土的“彭無所簠”》。 
  12月12日,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之邀,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授葉山(Robin D.S. Yates)先生、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李安敦(Anthony J. Barbieri-Low)先生來訪,作了題為“張家山法律文獻英譯方法論及挑戰”的學術報告。葉山、李安敦教授介紹了利用網路資料庫和視頻會議等新技術在異地合作翻譯“張家山法律簡”的工作計劃、人員組成及進展情況,幷通過互聯網,連接設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李安敦教授研究室的伺服器,演示他們正在製作的足以容納全部秦漢法律簡中文釋文、英語譯文、圖版及參考文獻的資料庫。 
  12月,徐少華論文《宜城市幾處東周文化遺址調查簡報》、劉國勝論文《楚簡文字中的“繡”和“”》、並載于《江漢考古》2007年第4期。 
  12月,李天虹發表論文《孔家坡漢簡“星”篇初探》,載《考古發現與中國學術史研究首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


孔家坡漢簡研究合作項目隨州博物館工作現場(一)

孔家坡漢簡研究合作項目隨州博物館工作現場(二)

中心05級碩士生進行碩士論文答辯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授葉山先生、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李安敦先生在中心作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