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簡帛研究中心 >> 工作日誌 >> 2004年

2004年工作日志


史語所邢義田研究員(右一)來訪,察看楚簡

史語所邢義田研究員(右二)來訪,觀摩紅外線成像系統

出席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14次年會(杭州),左起為徐少華、陳偉、羅運環、吳振武(吉林大學教授)、李天虹



  1月7日至10日,陳偉在上海參加由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學東亞系、上海博物館、《歷史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中國上古史:歷史編纂學的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陳偉發表論文《《同盟中的諸侯--關於從黑從敢鐘銘文的一些推測》。
  1月29日, 中心與荊州市博物館、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簽署《關於合作研究張家山漢墓司法類竹簡的備忘錄》。工作由彭浩、陳偉、工藤元男共同主持。
  4月12日, 武漢大學舉行教育部2003年度入選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五個項目的開題報告。會議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莊舉行,由武漢大學社科部陳廣勝部長主持,胡德坤副校長、李建平副部長等領導出席。陳偉代表“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課題組作本項目的開題報告。課題組校內成員彭浩、郭齊勇、羅運環、楊華、李天虹、劉國勝、晏昌貴、陳仁仁,合作單位專家胡雅麗、許道勝、肖聖中參加。 
  4月18日至27日,彭浩出席美國和麗山學院承辦“儒學的復興”學術會議,提交論文《〈昔者君老〉與“世子法”》。訪問達特茅斯學院。出席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竹簡文本工作會議”。 
  4月17日至22日, 李天虹在臺灣輔仁大學參加“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新蔡楚簡補釋四則》收入《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輔仁大學中文系、 中國文字學會(臺灣)編輯,2004年4月),並應邀在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作“郭店簡與上博簡面面觀”的演講。 
  4月,彭浩發表論文《〈昔者君老〉與“世子法”》,載《文物》2004年第5期。 
  5月,陳偉撰寫論文《包山楚司法簡131-139號補釋》在《簡帛研究匯刊》第一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2003年)上刊出。 由陳文豪先生編輯此書, 實為1999年12月10—12日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主辦的“第一屆簡帛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集。李天虹發表論文《漢簡“致籍”考辨》, 《文史》2004年第2期中華書局2004年5月。 
  7月10日,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邢義田先生來訪,作了題為《江陵張家山247號墓〈奏讞書〉簡180-196考論》的學術報告。 
  7月,《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以“楚文化與楚地出土文獻研究”專欄的形式,發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研究”一組論文共五篇:彭浩《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簡(二)〉劄記》,陳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零釋》、李天虹《〈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雜識》,晏昌貴《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中〈容成氏〉九州柬釋》,廣瀬薰雄《關於〈魯邦大旱〉的幾個問題》。
  8月彭浩出席“《算數書》與先秦數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北京),提交論文《關於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整理工作要點的說明》。 
  10月15日至17日,李天虹在煙臺大學參加“考古發現與中國學術史研究首屆國際學術研討會”。 
  11月8日至10日, 陳偉、李天虹、劉國勝、肖毅在杭州參加由浙江省考古所主辦的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14次年會。陳偉論文《包山簡“秦客陳慎”即陳軫試說》、李天虹論文《簡本〈緇衣〉字體比較初探》劉國勝論文《楚喪葬簡牘文字釋叢》、肖毅論文《楚璽劄記二則》,收入《古文字研究》第25輯(中華書局2004年10月)。
  11月24日至26日,李天虹在上海參加“第二屆中國文字學年會”,提交論文《楚簡文字形體混同、混訛舉例》。 
  12月20日,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朝遠研究員來訪。
  12月,彭浩《談〈二年律令〉中幾種律的分類與編連》、陳偉《葛陵楚簡所見的蔔筮與禱祠》,並載於《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12月,彭浩論文《〈算數書〉中的一種捷演算法》、陳偉論文《郭店簡〈語叢四〉考釋》、徐少華論文《郭店楚簡〈六德〉篇及相關問題分析》、李天虹論文《〈葛覃〉考》,並載於《新出簡帛研究》,文物出版社 2004年12月。此書實為2000年8月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簡帛研討會論文集。